水滴等互聯網保險平臺扎堆“惠民保”,意在下沉市場

10月13日,由水滴公司旗下的水滴保險經紀(水滴保)主運營的“德州惠民保”上線,每年僅需79元,即可獲得最高230萬元保障。上線首日參保人數就突破10萬。

作爲國內頭部互聯網保險平臺,水滴公司今年以來加快了在“惠民保”項目上的佈局。9月份,水滴保負責運營的“淄博齊惠保”上線,首日參保人數突破20萬。此外,水滴保此前還深度參與了“北京普惠健康保”項目。

銀保監會此前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共有23個省份82個地區179個地市推出了城市定製型醫療保險(惠民保),已累計覆蓋逾4000萬參保人。2020年也被稱爲“惠民保元年”。

今年以來,各地惠民保項目的增長勢頭絲毫未減。據統計,目前國內已有170多個城市有自己的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產品。

筆者注意到,很多地方“惠民保”項目背後都有互聯網保險平臺的身影。除了水滴公司,包括螞蟻保險、360保險、圓心惠保、醫渡雲、微保等互聯網保險平臺都在積極佈局各地的惠民保項目。

惠民保是近兩年國內快速興起的普惠保險項目,由於其普惠性強、投保門檻低,加上由地方政府背書,頗受用戶歡迎,以節前剛剛關閉投保通道的“北京普惠健康保”爲例,已有301.51萬人成功參保;上海“滬惠保”自7月生效以來,已累計賠付保險金額1.28億元,受理理賠服務25400人次。

各地惠民保項目加速推進,既有地方政府的有力推動,也有保險公司的積極參與,但擁有龐大用戶量的互聯網保險平臺的加入,讓惠民保項目向更下沉的市場更快速的滲透。

站在行業角度,互聯網保險平臺一方面有責任參與到面向低收入人羣的普惠保險項目推廣中;另一方面,互聯網保險平臺在用戶量和運營方面有天然優勢,可以幫助各地普惠保項目快速完成投保。

先說第一點。據統計,我國大病醫療個人自費支付比例在45%至55%左右,其中,有10%的患者因支付能力不足而不得不放棄治療。另外,儘管我國健康險業務在近幾年增速迅猛,但從全國投保水平來看,商業健康險覆蓋率尚不足10%。

這些年,監管部門都是積極呼籲保險機構參與到普惠保險推廣過程中來,和高端商業保險相比,普惠保險單價低,用戶接受程度高,而互聯網保險平臺推廣範圍廣、運營成本低的優勢也可以很好的發揮。

再說第二點。各地的惠民保項目都與互聯網保險平臺合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看中其龐大的用戶量。以水滴公司爲例,該公司二季度財報顯示,第二季度水滴公司付費保險用戶(含老用戶續保)增加420萬,同比增長53%。截止2021年6月30日,水滴公司累計付費保險客戶達到2490萬,累計保險用戶數量突破1億,達到1.021億。

除了水滴公司,包括螞蟻保險、微保等互聯網保險平臺在這些年都積累了大量用戶,平臺可以通過對大數據的採集和分析,結合地域特點,深入洞察用戶屬性,更爲精準地捕捉用戶需求,幫助參與項目的保險公司設計出更適合當地用戶的惠民保產品。

相較於傳統保險公司,互聯網保險平臺邊際成本更低,能夠大面積覆蓋以往險企沒有觸及的三四線城市,同時通過保險科技賦能行業鏈條,降低產業成本,進一步降低保險產品價格。

更重要的是,在各地普惠保項目落地過程中,地方政府和互聯網保險平臺可以實現“雙贏”,對地方政府而言,提高當地居民的健康保障水平,有利於“健康中國”戰略的落地;對互聯網保險平臺來說,可以通過精細化運營,開拓保險增量市場,通過“惠民保”項目完成對用戶的保險教育。

中國太保壽險上海分公司副總經理周燕芳指出,對於保險公司來說,政府背書幫助保險公司增加品牌知名度和信任度,惠民保還可以爲保險公司提供大量客戶數據和健康醫療數據,帶來了客戶二次開發、醫保商保數據對接、產品創新等機會,從而激活大量潛在的新客戶。

事實上,作爲惠民保項目的運營平臺,互聯網保險平臺“受益”的邏輯和保險公司類似:“惠民保”的“低保費、高保額”特點更符合下沉市場目標客羣的經濟狀況以及追求高性價比的消費心理,“惠民保”是觸達用戶最有效的產品之一。

水滴用戶研究中心、水滴保險研究院、水滴大病研究院9月份發佈的《縣域保障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依靠其保障範圍和價格優勢以及政府指導等多重因素,惠民保成爲64.8%的五線及以下地區用戶首份商業保險,惠民保產品對保險市場具備較高的教育意義。

通過價格優勢、政府背書,互聯網保險平臺通過參與各地的“惠民保”項目,可以獲取大量來自下沉市場的保單。醫療戰略諮詢公司LatitudeHealth研報顯示,尤其是在廣大的中西部,基本醫保和大病醫保之間面臨較大的差距,惠民保的價值很大。在今年結束第二輪的續保的惠民保產品中,成都“惠蓉保”,實現了390萬保單、26%參保人數增幅的成績。

分析人士指出,對於互聯網保險平臺來說,“惠民保”項目雖然盈利空間有限,但可以作爲一個抓手,開拓更廣闊的保險下沉市場,而這是中國保險市場的“新大陸”,誰也不想錯過。

不過,值得警惕的是,作爲一種保險產品,部分地區的“惠民保”項目參保率並不高,如果高齡、帶病體等高危人羣佔比過高,對之後的理賠是一個考驗,總保費有入不敷出的危險。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作爲“惠民保”項目的主要參與方,地方政府、保險公司、互聯網保險平臺似乎已經實現了“共贏”,“惠民保”的發展,即有利於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構建,也對提高中國保險滲透率有很大幫助,但它依然是個新興事物,還沒有經過保險週期的系統檢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