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有青春,年老时有智慧,人总是可以不吃亏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重阳席上赋白菊》,描写的是在重阳节这一天赏菊、吃席,欢度节日的场景。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有意思的场景是白头翁入少年场,这里让我有了一种恍似穿越的场景,毕竟谁当年还不是个满头乌发的少年郎呢?

怎么随着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头发就白了呢?

这让我想到在某一天我和一位朋友站在街边闲话,有一个比我还高的学生过来问路,突然就来了句:“阿姨,某某地方怎么走?”

那句突如其来的“阿姨”把我吓了一跳,让我一下从自我感觉还很年轻的感觉中跳了出来。

不过从那以后,我的耐受力又提高了一层,想想再过个十来年,很自然就会有小孩子打招呼,叫奶奶,那不是更老了吗!对比现在,反而觉得也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小时候看过一本连环画,讲得是一位老太太偶然发现一条可以喝了变年轻的泉水,她就站在泉水旁,一心想喝了泉水重回十八岁。

但是没想到,她一不小心喝得太多,竟然将自己喝成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幸亏被前来寻找她的丈夫发现,才幸免于难。

我当时看连环画里那位老妇第一次喝了泉水,变成一个少妇,临水照影时的样子,我就想不通人为什么要追求年轻?

老了有什么不好?

我想起自己的奶奶、姥姥,虽然她们都老了,满脸皱纹,但是在我心里她们可亲可爱,并不输于任何人,我爱她们当下的样子。

如果有不老的泉水,在我当时小孩子的心里,也不希望她们喝了变成年轻我不熟悉的样子。

但是对于当时我年轻的母亲,我就特别不希望她变老,我希望一切都能保持现状,让我爱的人都能永远就这样延续下去。

后来我回想那个阶段,那是我最快乐,也是最爱这个世界的时候,所以就想把这种快乐的感觉永远延续下去。

所以从那个时候,我应该就开始有懵懵懂懂的意识,发现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感觉,而非外在的容貌。

后来,随着长大自然无可避免地经受了这个世界很多的磨炼和摧残,更发现容貌之美丑,对于一个人内在无可奈何的痛苦来说,更加没有丝毫的意义。

这让我开始思考人生的深层意义到底在什么地方?

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加,人最应该把握的是什么?

如果一个人到老,到死,心里还有很多对这个世界的纠结和痛苦,那么活着的一生对于一个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样的事情其实非常之多,就是一个人年龄越大,对这个世界的积怨越多,痛苦越多。

所以大部分老年人的面相,也是苦相比较多,能敞开心怀去笑对生活的老年人比较少。

我想没有一个人会说,我来这个世界的目的就是想收获痛苦。

每一个人来这个世界的目的,一定是想得到更多的快乐。

随着时间的流逝,如果自己的内心变得越来越平和,越来越快乐,这就是一个人最好的人生发展。

所以不管是学佛修道,还是关于其他的宗教信仰,你会发现都是一个目的,就是帮助人去“离苦得乐”。

如果说离苦得乐本就是每个人所向往的,那么无论自己有没有信仰,都应该去研究“离苦得乐”的理论和方法。

所以当孩子问我,修身养性有什么用时?

我告诉他,如果不是因为这么多年的修身养性,那他动辄敢对我翻白眼的这个行为,就够他一天被捶八遍的待遇了!

所以你看,和谐生活从哪来?

就是从改变自己而来,自己懂得因与果的关系,懂得自己的行为与外界呼应的关系,自然就会去选择最合适的行为方式去生活。

时间一天天过去,自己一天天变得更好,更快乐,这应该是最值得期待的生活。

自己快乐,又将快乐带给别人。

爱自己、爱他人、爱世界,从来不会相互冲突。

用毛主席老人家的一首诗作为结尾,就是: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