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的魔戒 – 他被才華誤一生

究竟有誰
可以抵禦魔戒的誘惑
引領自己回到權力與慾望之外的界域

劉禹錫曾想擂倒官僚主義的高牆
自己卻意外被高牆壓倒

貞元九年
劉禹錫擢進士第
登博學宏詞科

他的寫作能力極佳
大概在公衆號上發文
立刻就會有10萬+的閱讀量
轉天還能登上熱搜

看到劉禹錫受歡迎的程度
想推行政治改革的王叔文
刻意與他結交
並時常讚美他:

“有宰相器”

“常委的苗子!”

這對平時就自我感覺良好的劉禹錫來說
不僅意味着被視爲政治明日之星
也具備了進入核心決策圈的資格

就像帶上可以擁有權力的魔戒
卻逐漸失去了控制慾望的能力

若有人議論或批評
劉禹錫就利用手中的政治優勢
將反對者排除在權力核心之外
官員任免如同兒戲

不過
劉禹錫即使獲得權力的魔戒
並高舉人民意志的法槌
也還是沒用
時代的洪流未必爲人民奔騰

史稱“永貞革新”的政治運動
更像是一場崇高旗幟下的黨同伐異
隨着王叔文被賜死而宣告失敗

權勢滔天的劉禹錫被貶連州刺史
還未及上任
再貶朗州司馬

或許是執政者認爲懲罰不夠嚴厲
需要再加一層
否則劉禹錫不會反省自己的過錯

朗州
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據《舊唐書》載

“地居西南夷,土風僻陋
  舉目殊俗,無可與言者”

“永貞革新”的失敗
使得劉禹錫等人墜入地獄最深處

他們不僅得罪了朝中官員
剛即位的憲宗也同樣不爽
恨透了這羣傲慢的知識分子
甚至下達了罕見的“逢恩不原”之令:

“就算是原諒再壞的人,也不會原諒你”

由此可知
一個好的動機
未必能帶來好的影響
更何況動機本身就滲透着魔戒的慾望

你想到的是無比善良的立意
別人要的是無比豐厚的利益

這次政治改革
破壞了穩定已久的默契
在重新獲得權力的政府高官裏
即使有人惜纔想給劉禹錫出路
也會遭到多數官員的反對

重回京城的日子遙遙無期
劉禹錫除了抱怨
還是抱怨

某次
他讀到《張九齡集》
發現自己之所以淪落至此
一半要算到這位“開元明相”頭上

張九齡擔任宰相時曾經提議
要找惡劣環境安置外貶官員
只有讓他們過的不爽
才能發揮懲戒的作用

劉禹錫看到這段記錄
想必罵了幾句髒話:

“可惡,都是被你這枯骨害的!”

結果
張九齡“作法自斃”
自己不如意的時候
也只好在那邊批評生活條件太差
順便抱怨人身自由受到拘束

大家都是出來混口飯喫
何必如此內卷?
何必互相傷害?!

元和十年
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
寫下了《琵琶行》

這一年
劉禹錫奉詔回京

有才華的人不會永遠被埋沒
甚至在經歷磨難的淘洗後
還會變得更加圓融自在

我不知道劉禹錫自不自在
但肯定沒有學到圓融

一次出門賞花
也能讓他再次跌落人生谷底

你以爲現在是在地獄十八層?
很抱歉
往下還有第十九層

見過地獄的人
不怕魔鬼

重回長安的劉禹錫
依舊自我感覺良好
沒把他人的感受放在心上

與友人同遊玄都觀時
寫下了《戲贈看花諸君子》一詩: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從字面看
描寫人們賞花好開心好快樂
美麗的桃花都是在我離開後才種的
似乎只是白描眼前的事物

換做一般人
寫這首詩的目的
無非是想用文青的語言
作爲自己朋友圈踏青的文案

不過
劉禹錫不是一般人

詩的後兩句被無條件認爲:
以“桃花”譏諷朝堂上小人當道

翻譯成白話就是:

“一羣廢物!”

要不是我被貶到外地
哪輪到這些廢物得意!

劉禹錫果然是長安嘴炮王
完全沒在跟大家客氣
寫詩即引戰
引戰即惹禍

《新唐書》記載了劉禹錫的下場:

“語譏忿,當路者不喜
  出爲播州刺史”

缺乏反省能力
也意識不到旁人的情緒
就會時常讓自己陷入尷尬
在羣體裏也會被視爲“一小撮”

這首詩讓劉禹錫貶到播州
一個比朗州更爲偏遠的鳥地方

一首詩
毀掉一個人的未來
怎麼想都過於嚴重
御史中丞裴度忍不住爲劉禹錫求情:

“劉禹錫有母,年八十餘
 今播州西南極遠,禹錫誠合得罪
 然其老母必去不得,則與此子爲死別
 臣恐傷陛下孝理之風

在這段溫柔護航裏
裴度既沒有指出執政者的決策問題
也沒有從理性層面分析事件的因果
而是打出感情牌:

播州如此遙遠
對於一般人都無異於生離
對劉禹錫八十多歲的老母
必定是一場絕望的死別

憲宗聽完
立刻反駁:

“說好不提老木的,你還提老木
 早知有老木,何必想當初!”

憲宗認爲
之所以下令貶謫
責任完全在劉禹錫作詩諷刺
要反省也是先反省他忽視親情
怎麼變成自己傷害了孝順的風氣?

憲宗的腦袋莫名清醒
裴度也只能無言以對

然而
親情終究是不敗的法寶

氣頭一過
厚道的憲宗還是能感同身受
改授劉禹錫連州刺史
後又徙夔州刺史

離開長安十餘年
劉禹錫一直轉任各地方刺史

是不是覺得“刺史”好悲催
其實這個職位在唐代就是太守
不是專爲收拾“刺頭”設置的官職

太和二年
劉禹錫以和州刺史的身份回京

十四年過去了
他還是天蠍附體
仍舊記得當年的仇恨

但對他而言
就算有一萬種報復方式
也只會選擇寫詩這一種手段:

“百畝中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和前詩一樣
這首《再遊玄都觀》
字面上是描寫繁華過後的荒涼景象
藉此抒發昔盛今衰的感慨

但向來自我感覺良好的劉禹錫
正處在一種複雜的復仇快感之中:

“種桃道士”
當然是指當年握有重權的高級官員
如今這些人已從政治舞臺退場
有辦法笑到最後的纔是贏家
哪怕已經是遍體鱗傷


劉禹錫
霸氣迴歸!

劉禹錫
是一個遇到“桃花劫”的男人
兩首桃花詩給他帶來了無盡的麻煩

劉禹錫
又是一個住破房子的人
也是一個不能從單一角度審視的人

當我們不以道德批判的眼光
而是從同情的角度出發
來理解他的人格特質
以及貶謫生涯
就會知道

他在轉徙各地的過程中
始終懷抱強大的自尊與自信
以此對抗政治與社會共同形成的外部壓力

劉禹錫在和州擔任刺史時
曾撰寫《陋室銘》一文
開頭寫道: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
  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此處以仙、龍爲喻
來說明不用擔憂居住的困窘狀況

重點在於
這個空間裏
有沒有自己的存在:
不管房子再爛
有我就不爛

換句話說
劉禹錫展現出強大的心靈力量:

“不是我要適應環境
  而是環境要適應我”

到了和州
這位時常得罪人的長安嘴炮王
依舊是個自我感覺良好的嘴炮王

之前嘴炮別人是廢物
現在嘴炮自己是君子

他覺得
不管居住的地方是否豪華
自己纔是家中最好的裝飾品
生活仍舊悠閒愜意、品味高尚

在醜陋的世界裏
活出自己的美好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身處一間陋室
纔會發現身體與意志的自由
纔不會受到任何形式的壓迫
這是每個人精神深處本就存在的東西

或許
在那枚召喚權力的魔戒之外
還存在一枚召喚性靈的魔戒
喚醒人們不該臣服於窮困、恐懼、威脅
以及命運

離開和州
劉禹錫依舊霸氣側漏
但比起過去已經收斂不少

畢竟五十多歲的年紀
再怎麼氣焰囂張的頑石
也該從錯誤裏燒出一些灰燼

順帶一提

再犟的驢
也有人使它拉磨
再犟的人
也有懂他的朋友

這個朋友
就是白居易

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一詩曾雲: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身爲劉禹錫晚年知心好友的白居易
替他這二十三年的貶謫生涯
歸納出一個結論:

“天才誤你”

史書也認爲
他是“恃才而廢”

一般人是依靠才華去幹大事
劉禹錫卻因太有才華常做錯事
因此一折再折
身上的傲骨都快被折斷了

他在回贈白居易的詩中
則如此說: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好吧,聽你的話,我會加油!”(握拳紅髮帶)

劉禹錫的確有加油
在文字中重新找到讓自己快樂的理由
詩也越寫越好

經常與劉禹錫唱酬的白居易
不但覺得自己不如對方
還認爲劉詩宛如一道銳利的光芒
像劍客般直刺人心
於是送出一個外號:

“詩豪”

即使這樣
還是不足以說明劉禹錫的厲害
白居易說:

“其詩在處,應有神物護持”

白居易就差沒跪下來
向劉禹錫的詩作膜拜

這裏也看得出來
當一個有才華的人
全心投入自己喜愛的事情裏
會取得多麼令人羨慕的成就

縱觀他的一生
拋開權力誘惑下的所作所爲
劉禹錫應該是個始終做自己的人
還是蠻可愛的

但是
你不能夠既希望做真實的自己
同時又期待這個世界對你友善

劉禹錫因此傷害了很多人
也包括自己

如果
能穿越回過去
你會想做些什麼?

是現場聆聽白居易夸人的彩虹屁
還是和他們喝酒拍照、低調發圈?

或許
我會想見到年輕時的劉禹錫
叮嚀那個還佩戴着權力魔戒的青年:

知道你也改不了
做自己就好

但是我們都有變壞的可能
這個世界才更需要愛與溫柔

爲自己活
替別人想

(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