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剛!(《論語》憲問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憲問34節。又是很簡單易懂,而且又是很有名的一節。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孔老夫子真在講人與人之間的處事原則嗎?把這句話放現在,還真可以用作個人的處世原則,而在孔老夫子時期,好似不太可能。

現在人處事,大多是同事、路人、自然人、公民等身份間的交流。用"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作爲處世原則,也不失爲一種較爲中正的處世原則。

而在古代,相互交往的是家人、族人、同鄉。按孔老夫子所提倡的,當爲孝娣親親!爲什麼要以直報怨?如何直?怨又從何來?

那這一節究竟講什麼?還是得回到當時的外交國際大舞臺上來。這裏講的是邦國間的國際外交原則: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用現代語來講,就是我們不稱霸,我們不會主動去侵犯鄰近邦國,但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講的就是國際外交的原則。

再進一步分析,孔老夫子言語間透露出來的,還是濃濃的無奈。以力稱的千里馬無德,強大的邦國都不是仁德之治,而仁德之治卻不強盛。所以德治之邦國,卻常常遭受強國之怨!

很傷心無奈憋屈的!

以《論語》子路篇最後一節來結尾:子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孔子說:“如果用沒有經過軍事訓練的老百姓去打仗,這就是讓他們去送死。”

以仁德不爭爲治國之道的孔老夫子爲什麼要教民以戰?爲了"以直報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