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則生亂

今年初三,時間本就緊張,又因中間放假多時間長,感覺課程進度有點緩慢。

今天聽說政史上冊都快上完了,心裏有點着急,於是就想加快進度,計劃一節課完成兩首詩的教學任務,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課雖然上完了,但總感覺是我拉着學生走,心裏既擔心教學任務完不成,又害怕知識點講不透,在這樣的矛盾中,拉着孩子們走完了全程。

課後想想,其實一節課兩首詩是可以完成的,只不過是自己心裏着急,就失去了原有的冷靜,總想着還有許多知識點沒講,一着急自己講的有點多,所以留給學生的時間就少了,你着急學生不急,你們不能在同一個頻道,結果就變成了拉着學生走。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事例:

記得兒子小學時,我曾於家長開放日去學校聽課,進班之後很自覺的坐在了角落裏,就怕打擾到兒子聽課。

在我的右前方,有一對母子,母親穿着時髦,氣質非凡,只是眼睛裏時刻都充滿了着急的神色。

英語課上,她不停的催促兒子舉手回答問題,兒子本來是自動舉手的,在母親的再三催促下,最後變成了被迫舉手,甚至是有點不情願的舉手。

美術課上,美術老師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想象完成一幅畫,兒子剛起了個頭,母親就嫌兒子畫的不好,並給兒子說了自己的建議,於是兒子擦掉了自己先前畫的,重新畫。

在兒子畫畫的過程中,母親不停的去看別的孩子所畫之物,當她發現有些優秀的孩子畫的十分美觀時,又讓兒子把已經畫了三分之一的畫擦掉重新畫,孩子越畫越着急,越着急越出錯,於是就陷入了畫了擦,擦了畫的循環中。

最終的結果是,在大部分孩子都已經完成的時候,這個男孩依然在開始的狀態。

五年過去了,但這一幕卻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我時常以它來告誡自己,不要着急,不要越俎代庖,不管是學生還是自己的兒子,都有他們自己的頻率,我們的任務是引導啓發他們,爭取能和他們同頻率,不要過於急躁以至於失了方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