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贡落魄,钱晔无后:富不与官斗?

作者:史遇春

关于富豪钱晔与知府之间的互斗,明人杨循吉在其所著《吴中故语》的《钱晔陷杨贡》一节中,进行了总结,他认为:

知府杨贡生活清苦,在处理钱晔之事时,他也没有什么私心。杨贡之所以收押钱晔,其中一个原因,大约也是想要打击地方豪强,用以立威,好让自己在能够在本地站稳脚跟。案件的过程就是这样:公正执法不能取胜于财货金银,结果杨贡就倒了霉。这的的确确有些可惜!不过,这对杨贡也没有多大的损失(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关于此事,佥事汤琛还曾赋了一首几千字的诗来纪录,但因用词鄙俚,所以,没有留存下来。

杨贡被贬斥为平民之后,非常贫困,他回到家乡,布衣破帽,靠教授生徒以维持生活。

钱晔没有儿子,也老死在了家中。

据说,钱晔死前的一月多,他所乘马匹尾巴上的毛一晚上都掉光了。关于此事,当时人说,这是“无后”之兆。

当日,钱晔势头最旺的时候,他的生活享用,与封侯之人没有两样;他家园林池阁的胜景,号称江南之首。

钱晔曾经在自家的陂池中建造了一座亭子。到了夏季,宴请宾客时,就会登上这座亭子。客人汇集到亭子之后,钱晔就会命令家人将临时的浮桥撤去,客人便不能随意离去。亭子四面都是空的,为了防止阳光直接照射到亭子当中,使人有熏蒸之苦。于是,钱晔在一只大方舟上覆土,土中种有名花香草,以此方舟作为屏障,遮挡日头。其间,看日照的方向,日头在哪边,就有家人牵引方舟到哪边,以为遮挡。

钱晔与杨贡的事情,基本说完。

关于钱晔,还需要补充说明一下。

查阅资料,钱晔虽然豪富,但似乎不是那种一味铜臭的暴发户。

明人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十八《别集类》记载:

钱晔有《避庵诗集》四卷[字允辉,常熟人,钱苏孙,入赀为浙江都司经历。]。

另,明人高儒《百川书志》卷之十六有

《避庵诗集》四卷,都司经历海虞钱晔允晖著。

清人钱谦益《列朝诗集》的《乙集第七》有钱经历晔二首,录之如下:

《过江》

篷底茶香午梦醒,大江风急正扬舲。

浪花作雨汀烟湿,沙鸟迎人水气腥。

三国旧愁春草碧,六朝遗恨晚山青。

不知别后东湖上,谁爱菱歌倚棹听。

(《皇明珠玉》、程氏《声文会选》皆载此诗为晔作。东湖者,虞山之东昆承湖也。晔家居其旁,故有“别后东湖”之句。东海云间人,安得有此。)

《赠澄江周岐凤》

琴剑飘零西复东,旧游清兴几时同。

一身作客如张俭,四海无人是孔融。

野寺莺花春对酒,河桥风雨夜推篷。

机心尽付东流水,惟有家山在梦中。

(《麓堂诗话》云:“江阴周岐凤多技能,坐事亡命,扁舟夜泊。钱晔投之以诗云云,岐凤得诗,为之大恸。江南人至今传之。”)

钱晔有诗集四卷,或为雅人。

钱谦益所选钱晔两诗,也多有可读、可爱之处。

虽然,无法厘清历史中个别人的真实全貌,但是,仅有的文字记载中,所留下的一鳞半爪,我们细细读来,还是能够看出人的复杂,还是能看到世态的鲜活,还是能从不同角度有所认识、有所收获……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1、《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十

2、明·杨循吉《吴中故语》之《钱晔陷杨贡》

3、明·杨循吉《吴中往哲记》之《豪侠第六》

4、明·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十八

5、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之《乙集第七》

6、明·高儒《百川书志》巻之十六

其他资料:

1、明·黄瑜《双槐岁钞》第五卷

2、清·褚人获《坚瓠集》三集·卷之二

3、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八十四

4、明·陆粲《庚巳编》卷第二

5、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卷三

6、明·叶盛《水东日记》卷二十五

7、邵长平《邵氏诗词库》卷511、卷625

(全文结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