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后再登临


在重阳节过了两天的下午,我们四人拖着长长的磕碰着石阶、石板的记忆锁链,扫过健康通行码,进了娘娘山景区的门。


我们没有在十二生肖广场逗留,绕过障目的重阁——实有移步换景的妙用,阁西有竹林,竹下有一个迷你的持竹熊猫像,林右石铺路直通太平湖。湖水经草木根滤、透岩隙、漱石激响汇聚于此,绿波荡漾,豰纹扇开,扇柄长绦系在山壑间,扇弓从东北角指向西南隅。阁后岸旁有一较大广场,多有钢骨秋千,下悬镂空椅凳,可供孩子对坐相嬉。湖西迂曲处,弱柳下,秋千悬躺椅,可供双人并璧,石几石凳散布其间。最西边登山道口二柱一脊的简易门旁是锁闭的野外军事拓展训练营地,垣上的凌霄花早已凋谢,藤蔓憔悴。

经过位于湖西北角的桥上时,俯栏可见湖的尾闾处有下延的十多米宽斜面,其上V型水波滚动,压低了的嗓音似的,并不喧闹。湖面上没有了夏日的桨声舟影,谷风凉沁,天空、山峰、柳影、堤岸倒立在水中,又一个清凉世界,云影慵懒。同样是一条溪拦坝蓄成的湖,太平湖既没有月亮湾的轻盈,也没有玉女湖的邈远,但它富有二者所缺少的烟火气。


如果说湖面如镜,睹己面促人内省;那溪流如龙,群岩云从,漫步夹谷石径,人不仅自感飘逸,环顾朋俦和相逢游人也都卓尔出群。我说景养眼,友说养心,妻说养性。刚过一涂黄色的石栅桥,又过一布满斑点状青苔的苍石,我说是黄金桥和青蚨石,同行几个人笑我钻进钱眼内。


久雨石更古,道旁苔色新。一路上我们见到了以前的石,断岩的纹理清晰如新割,圆石顶复上的苔藓如绿发棘耸;见到以前的树,绿叶中夹杂了仆从秋律的黄叶,茎干却因苔绒密集青青返春。步云梯的台阶上慢流潺潺,石瀑布的石蹬窝中水光盈盈。步云洞和玉女洞中,似笋般的尖端上水滴如漏。百尺瀑抖擞,布幅加宽数倍,站在较平时更远处也能感到飞沫四溅,丝飞缕扬,沾在眉尖上、发梢上,头皮森凉。

途中小憩,吃点零食,说说闲话,荡荡秋千,拍拍照片,发个抖音,忘记了负累,流放了时光,抛掉了意义的我们,应该如玉女湖之后无名洼地中的柳树——因久雨泄洪导致了水位下降——终于露出了茎干上的胡须般气生根吧?


出了景区门时,回首,月如缺璧,橙黄,恰在东南两峰间,高出数丈,缺刻遥对孤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