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得半是清欢

     

      瑶池山庄、银林山庄、归来兮庄园、得半庄园……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高淳“山庄”“庄园”不断涌现,折射出快节奏社会人们对慢生活空间的一种追寻,浮躁而忙碌的众生似乎想捡起自己的诗和远方。高淳被称为江南圣地,可能与它的“半山半水半人家”不无关系;得半庄园的得名也或许缘于下面这首唐诗吧?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这是唐代诗人李涉因事被文宗流放,途径镇江登南山而作的一首《题鹤林寺壁》。诗中一个“醉”字和一个“强”字,道尽了官场浮沉后的辛酸与郁闷,也将把酒言欢的空寂无奈表达的淋漓尽致。幸得高僧点拨,内心豁然开朗,得半日清闲,抵十年尘梦。内心期待也罢,机缘巧合也罢,一个“偷”字写出了诗人仿佛卸却了心头的万千重担,一副且行且珍惜、且行且轻松的潇洒,打动了千百年来心事重重的骚人凡客。

      得半庄园投资人也许不是一个失意文人(文人不太可能有这种经济实力),但当下的投资者似乎都想披上文化的外衣,只是富商营造出来诗和远方真的具备“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境界吗?然而对半日之闲的追求,却穿越千年,与李涉不谋而合。得半庄园也是得了高人的开导和指点吧?名号禅意十足!不远处,游子山下真如禅寺的钟声隐隐可闻。

        也许还有另一种说法:得半,就是告诫世人不要贪,得一半,内心闲;留一半,天地宽。月圆则亏,花满则谢。人生最美好的境界也许不是花好月圆,“花待开放月待圆”可能是最好的时刻。对于贪多求全的人,柳宗元在他的《蝜蝂传》里有精彩的比喻: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世人就如这小虫,总要去极力索取,总喜欢求高、求全、求多,“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早一点明白“得半”的道理,也许能早一日挽救自己。

      得半庄园的西南边,是一座座休闲度假的酒店别墅;其东南方向,山体被挖去一半,盖了好几十处徽派别院,美其名曰桃花清谷。白墙黑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的确有点世外桃源的感觉。顺着大门走进去,亭台轩榭,假山池沼,宛然进入了苏州园林。可是奇怪的是几乎所有的房子是空的,大概开发商也有些不解:如此桃源仙境,为何卖不出去?朋友说:“在这里住几天还可以,以此为家,太冷清!人毕竟是喜欢群居的。”的确,真正修炼到能够长期远离尘嚣回归幽静的人毕竟是少数。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山林,假隐隐几天”吧。何况被商业包裹的静谧也并非真正的安宁!更何况大多数人都觉的自己尘世的那份热闹还远远没有享够呢!

      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也好,是“得一半,留一半”也罢,“得半”既是古人的生活一种智慧,更是今天每个凡夫俗子的心中明月。“半缘修道半缘君”是元稹的爱恋,“半梦半醒半浮生”是柳永的感叹,“半山半水半人家”是高淳的灵秀。大多数人更愿意全身沉浸于俗世的灯红酒绿,以为那就是活着的全部,只是偶尔想起心灵深处还有一角久违的宁静。

        也许只有抖落了一世凡尘,拂去了三生繁华,最终才会明白:人生得半是清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