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有愛

      兒子幼時,送他去幼兒園,他表現得彷彿是要去服什麼苦役似的,萬千不情願。小腦袋不住的回頭,淚眼汪汪,可憐兮兮地望着我。

      “爸爸,放學的時候來接我噢!”

      “爸爸,不要忘了來接我噢!”

      我信誓旦旦,指天對地,保證不會忘了……

      每年開學之際,這一幕會在很多幼兒園門口上演。每一個孩子的回頭,都帶着對父母親人的依賴和對陌生世界的忐忑;而托住這忐忑的,是那一雙雙充滿鼓勵的把孩子當着整個世界的父親或母親的眼睛。

      孩子們何其有幸,每一次回頭都有愛的目送。

      當孩子逐漸消弭了這忐忑,他(她)會義無反顧地奔向外面的世界,幾乎不會顧及背後有誰目送的眼睛。每一個躁動的青春,都想着飛離滋養他的大樹;正如每一個蒼老的靈魂,都急於迴歸生養他的故土。青春的眼裏,家也許成了束縛的疆域,父母也許成了囉嗦的教條,每一次離開雖不一定是決絕,但肯定沒了兒時的不捨。

      那年送兒子去讀大學,驅車四百多公里到徐州時,已是黃昏。先找個小飯店喫飯,喫的時候兒子說菜不錯,結賬的時候老婆說蠻便宜。第二天陪兒子辦完開學手續,準備返程時,心裏莫名的有些緊,這次忐忑的不是兒子,是我們兩個。和兒子告別時,老婆是欲語淚先流,我是不敢多回頭。回到家,看到兒子空空的房間時,一下子忘記了兒子跟我鬥、討我煩、埋怨我橫挑鼻子豎挑眼的不好,心裏也彷彿空了一大截。原本父母愛子女是天性,子女念父母是人倫。

        “忽有故人心上過,回首山河已是秋。”有些人,再回頭已然不在;有些事,再回頭已是身外。想起當年父親送我去南京讀書,他安頓好我離開的時候不知做了幾次回頭,我甚至都想不起他是如何離開學校的。如今記憶猶新的是後來每次回老家探望他,一回頭總能看到他立在村口,目送我離開。

      回頭是岸,回頭是愛。“清明過了,不堪回首,雲鎖朱樓”是傷感的回頭;“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是豁達的回頭;“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頓悟的回頭。於是理解了龍應臺的話:“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人之初,回頭望父母;長大後,懶得去回頭。也許人只有爲人父母之後纔會真正領悟到“愛到深處是回頭”吧。

      今年春節,在陳家莊遇到表妹一家,有些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她帶着丈夫兒女回來過除夕,是爲了不想讓剛失了伴的父親太過孤單冷清。走的時候,表妹埋着頭,步履匆匆。我和她打招呼,她只是吱嗚了一聲,頭也沒回。熟悉的巷子裏,那個總是一路叮嚀送到村口的人去了,無人目送,她不敢回頭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