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的点评(三十九)

【点评文章】究竟是有才人还是负心人?

【文章作者】中年再读诗

【文章来源】伯乐推文

我首先是被题目吸引了,在阅读之前,猜测着文章或许是一个情感类的故事,而我习惯了点评故事。

然而不是,但我的目光一直被文章的内容所吸引,读了一遍后,没有一丝失望。我就反复阅读了几遍。

作为一篇议论性散文,《究竟是有才人还是负心人?》让读者看到了这类文章所兼备的理性和文学性两个特点。

如: “初次见到李益的资料是在读初中时,有同学拿着《唐诗三百首》,我看到了《夜上受降城闻笛》与《江南曲》。关于李益的故事,则是在我二爸拿回家来的《古代文学史》中懵懵懂懂看了个大概情节的《霍小玉传》。”

以上是文章第一段,开篇就已经和一般的议论文不同了。它没有议论文通常要求的点明个人观点。

而是借由叙说的两个片段,委婉道出李益这么个人,让文章开篇就有了营造悬念、引发读者好奇的作用。这就是文章文学性的一个表现。

接下来,文章从讨论李益是否是有才人入手的。

作者以李益写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和李白写的《春夜洛城闻笛》,两首诗相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似乎李益诗的情景更加契合实际、表达情感更加彻底深沉,整体效果更胜一筹,李益是个有才人。

之后的议论,是围绕着李益与霍小玉的感情故事,来认定李益是否是个负心人。

作者是通过议论,启发读者去对李益进行辩识,看他究竟是有才人还是负心人?这个过程就形成了这篇散文的主线。

而议论中所表现出的理性,就是议论性散文与叙事散文、抒情散文等等的区别。

在一通的议论之后,文章也得出自己的结论:李益有才是毋庸置疑的,他在霍小玉一事上的负心薄幸也是真的。

那么,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呢?

作者说:“明知道她的心是“寂寞的城”,竟然还说自己骑马经过“紧掩的小窗”是“美丽的错误”?自己“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看你就是一个龟怂!”

作者还直言:“真是搞不懂这些负心人!难道是——半是真情半负心、爱到极致却绝情?”

更在文章的结尾写道:“情诗是那般动人,其行为却是那般糟糕。”

以上这些,读者很容易总结出,对这类既是有才人又是负心人,作者是唾弃的、嘲讽的和批驳的态度。

痴情专一、同甘共苦、刻骨思念……认真地对待感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才是从古至今的美谈。

另外,文章里的这几句:“正因其善于表深情,所以才易得女子芳心;正因其善于美化自己,所以写成文字便是世界第一等的痴情语。”

是不是也有提醒恋爱中的女性,擦亮眼睛的作用呢?

原文真精彩,快去品阅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