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一還有多大可能性?一夫一妻制有哪些影響?| 聊聊專偶制(上) 相關數據 關於“一夫一妻專偶制”

在一夫一妻制依然處於主流地位的當下,專一被看作是天經地義的,出軌則會受到嚴厲譴責。甚至,理想的狀態應該是一生一世只與一個人發生關係。

雖然這是主流輿論,但實際上,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實現專一的可能性有多大呢?這種大一統的道德又會帶來什麼影響呢?

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專一的問題。爲了避免文章過長,分成兩篇,這篇先來聊聊現狀。

相關數據

首先來看看中國性學家潘綏銘教授關於多伴侶和外遇的調查數據。

1. 多伴侶

調查中,對“多伴侶”的定義是同時與超過一個人發生過X關係。結果如下:

非常清晰可以看到,無論男女,多伴侶的情況都在增長,女性的增長速度比男性還大。而對於男性而言,甚至已經有超過一半的人曾有過不專一的情況。

2. 外遇

調查中,“外遇”的定義是指在與伴侶保持性關係的期間,還與別的人有過X生活的情況,包括出軌、一夜情、性交易等。數據如下:

可以看到,外遇的比例也是一直上升,2015年與2000年相比,增加了三倍。

對於以上數據,或許一些人會覺得,這個社會簡直“亂了”,“連慾望都管不住,還和動物有什麼區別!”

同時,這也會讓很多人對愛情和婚姻失去了信心和希望,“世界如此殘酷,不再相信愛情了”。

無論如何利用“道德”去壓制、再怎麼去罵,“專一”這個理想似乎越來越遠了,尤其是在各種誘惑觸手可及的現代。哪怕有了“性專一”的法律,但也只是虛張聲勢的道德宣言。再怎麼反對,也變得越來越無效了。

顯然,一味地指責和否認,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更深入認識這個問題、重塑對兩性關係的認知、提前做好心理準備,纔是王道。

關於“一夫一妻專偶制”

首先來討論一下“一夫一妻專偶制”的來源和特點。

1. 歷史

婚姻是一種社會制度,它並非一直都是一夫一妻專偶制形式的,歷史上還有很多其他形式,例如母系社會的的雜婚和血緣婚、母系向父系過渡時期的多偶婚和對偶婚、父系社會的一夫多妻。這些形式下,男女交往都不是一對一的。

而在中國,到了很晚的時候纔開始出現對才子佳人、一夫一妻狀態的追求。到了五四時期,受西方思想影響,把以往的可納妾的婚姻制度視作“陳規陋習”,把“一夫一妻”美化成精神文明,於是一夫一妻制才慢慢變成了一種法定的制度。

2. 利弊

一對一專偶制固然有它的好處。

例如它是性別平等的體現,打破了以往對兩性性行爲的雙重標準;

它可以讓孩子明確父母,減少爭奪財產等不必要的衝突;

它簡化了關係模式,避免了多人關係的複雜麻煩;

它保護了窮人的利益,讓下層人士也有結婚的機會;

它通過排斥第三者、譴責出軌行爲,很好地讓雙方實現對伴侶精神和身體的所有權,滿足了佔有慾。

與此同時,它的弊端也不難發現,例如常說到的與人性不符、不利於物競天擇。

另外,既然是“一夫一妻”,那這就從字面上確立了異性戀霸權,排斥了任何其他一種性別結成伴侶的權利,如同性戀。這也是“同妻”(同性戀男性的妻子)現象的原因之一。

其次,專偶制也會給人一種錯覺,覺得婚姻就是對對方整個人身的佔有,當出現第三者時,便變得越發不能容忍。於是,這很容易讓人忽略一個簡單的道理:沒有誰會是另一個人的一切,也沒有一個人能完全滿足另一個人在性和情感方面的所有需求。

實際上,婚姻更多是關於共同生活、共同養育子女罷了,它是現實的。之前在《性、愛、婚之間是存在矛盾的,現代婚姻最大特點是要求這三者合一》中曾經分析過,性、愛、婚三者屬性是不一樣的,當專偶制把這三者的需求都歸到一個人身上時,問題也就容易出現。

而在中國,除了專偶制外,人們還會追求白頭偕老,讓“專偶制”升級爲“終身唯一專偶制”。表面上這很浪漫,但這種強制性的道德標準,也會讓人們哪怕打得頭破血流、搞小三小四小五也不願離婚。離婚越難,婚外戀也會越多。

(那如何更好地看待“專一”呢?歡迎繼續關注)

參考資料

我是G小姐,公衆號「G小姐的自由世界」,分享愛、情感和心靈,帶你穿過紛繁的表象,從深處瞭解性與愛。如果對您有啓發,歡迎點贊、評論、關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