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你知道嗎,知識也分層次

只有學生的主業是學習嗎?不是的,學習是所有人的主業。

人生有無窮多個維度,這是個基礎認知,學生在課堂學習只是他人生階段中的某個切片而已。

在這個人生階段,一定還有一些同等重要甚至更爲重要的東西,它們的影響可能更爲隱蔽,甚至在你用到它們的時候都不覺得是由於你在之前有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積累。

學校裏那些成績好的學生未來一定有出息嗎?如果是,那那些差生呢?就一定混的不好嗎?答案是並不一定的,因爲學校和社會完全是兩種競爭模式。

學校裏的競爭更類似於標準跑道上的賽跑,裁判一聲令響,大家同一時間出發,順着規定的跑道,誰先到終點誰贏,非常簡單。

而社會上的競爭則更類似於定向越野跑,告訴你起點和終點,你自己選擇最合適的路去走。你可以走大路,也可以抄小路,還可以翻山。

管你用什麼方法,先到者勝。更有甚者,連跑都不跑,直接坐車就走,只要裁判沒看到就行。

學校裏的競爭統一考勤、統一休息,而社會上的競爭則自由得多,沒人告訴你該早自習了,沒人告訴你今天上的是語文還是數學。

你可以自由安排你的時間,也可以自由安排你的方向。所以這完全是兩種模式,需要的知識也天差地別,沒什麼可比性。


這麼說,知識也分層次嗎?當然,知識分爲好幾個層次,越往上就越不容易獲取。

處於底層的知識是最基礎的信息知識,就是我們從外界直接攝取來的那部分信息,包括從學校教科書裏直接得來的知識,很多人對知識的認知就停留在這一層了。

往上數第二層知識叫加工知識,這裏的知識是你通過將外界攝取的信息進行加工得來的,比如你接收到了“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樣的信息,開始對其進行加工。

在大量思考過後,發現不掃一屋跟不能掃天下根本沒有什麼關聯,不做小事就無法做大事的前提是得看彼此之間的關聯性是不是夠強,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你得出這樣的知識就已經跟你最初接收到的信息有很大的不同了。在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創造之後,加工知識是真正屬於你自己的知識。

往上數第三層知識叫體系知識,體系知識就更不容易了,一個人必須在某個領域擁有足夠多的加工知識,並有能力將它們有機地捏合成一個整體,形成一個系統、一種理論,方能說這個人在這個領域擁有自己的體系知識。

注意,這裏有兩個要點:一個是這些知識彼此之間是有強關聯的,屬於同一個系統,並不是零散的;另一個是組合起體系知識的並非是東拼西湊的別人的口水,而是大量的加工知識,是自己的知識。

最高一層,也是最難得到的,就是智慧了。

甚至很少有人會把智慧稱爲知識,因爲它已經成爲一種指導行爲的反應。它可能並不像下面幾層知識那麼具體,但它卻是真真正正的由大量體系知識搭建起來的。

至於把什麼和什麼搭在一起、怎麼搭,都只有靠自己才能完成。高層次知識的修行不是靠學歷可以解決的原因了,因爲智慧只有自下而上,而不能由他人自上而下傳授。

他人能傳授給你的任何東西,對你來說都只是最底層的信息。

然而很多對知識不瞭解的人,經常會把最底層的信息當作知識的最高表現形式,比如知道某個字怎麼念就覺得特別有學問,對真正的智慧卻視而不見,實在是捨本逐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