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跳出“低水平勤奮陷阱”

學習、成長,讀書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傳統的讀書方法,遇到有啓發的句子就劃線或者摘抄,一般都是從頭讀到尾,這種方式不能說是高效,如果讀完還記不住,那就是低效的。

閱讀+劃線/摘抄的讀書方法是把一本書拆分成一個個孤立的知識點。

我們大腦的記憶,靠的是將信息與舊經驗聯繫起來,通過上面這種讀書方法,就成了理解和記憶這些孤立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很難串聯。

  1. 有一種方法,叫記憶宮殿法,它的基本原理是,構想一個我們熟悉的場景,把需要記憶的事情放到已經熟悉的場景中。

  2. 讀書快並不一定是好事,讀書一定要花時間、耐心和思考力,多花時間記錄讀書後受啓發的內容,多和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繫。

  3. 多思考背後的規律,當遇到某個問題時,主動去尋找涉及到這個問題的文章和書籍,去觀察作者用什麼樣的思路解決問題。

  4. 當我們遇到與過去認知不一致的新觀點時,不要有牴觸心理,打破習慣性防衛。

我們相信什麼,我們如何看待與這個世界的關係,深深影響着我們的學習效能。

在《終身成長》一書中把人的思維分成了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固定型思維,另一種是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爲人的才能一成不變,他們會把發生的事當作衡量能力和價值的直接標尺。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爲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養。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過努力和經歷來改變。

在維茨金的《學習之道》中提出人們大致有兩種觀點,一種是整體理論,另一種是漸進理論。

整體理論將學習成本歸結於一種與生俱來、無法改變的能力水平。而漸進理論更傾向於認爲“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通過努力,循序漸進,採用一些正確的方法,也能從新手成長到大師。

讀書不在於多少,而在於你有沒有通過讀書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