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勞動教育

創造幸福需要心靈手巧、智仁勇合一的人,爲了清晰表述在平等社會中培養創造幸福的人的特徵,陶行知曾經創作《手腦相長歌》:“人生兩個寶,雙手與大腦;用腦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腦,飯也喫不飽;手腦都會用,纔算是開天闢地的大好佬。”爲了廣爲傳播,他又請趙元任作曲將其傳唱開來。1932年,陶行知在國立暨南大學教育學系的講演中說:目前中國教育的兩條路線——教勞心者勞力,教勞力者勞心。這首歌揭示了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分化在於手的分離與腦的發達;建立平等社會在於針對客觀存在的腦力與體力分化問題,讓一部分人“腦化手”,另一部分人要“手化腦”;培養孩子需要認識到手腦相長的原理,讓孩子在豐富體驗基礎上獲得親知,才能更有效學習掌握好聞知,生成說知。

勞動教育不同於書本知識的教育,陶行知說,“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過的是少爺生活,雖天天讀勞動的書籍,不算是受着勞動教育”“要想受什麼教育,便須過什麼生活”。簡言之,過勞動的生活才能算是真正有效的勞動教育。生活範疇的廣泛性使得勞動教育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並擔責。

陶行知認爲,勞動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人的健全發展,它需要並同時發揮培養人的健康體魄、科學的頭腦、藝術的興味、改造社會的精神。將勞動教育作爲整體教育的一部分才能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發現勞動機會,學會看事做事,養成自主勞動的品質和能力。

在生活教育的觀念裏,生活與教育範疇相等,勞動爲生活的一種表徵。勞動是在生活之中的,不是生活之外的。生活中的需要就是勞動的動因與課程內容:生活需要衛生,保持與打掃衛生就是勞動教育的內容,習慣了在整潔環境裏生活的人看到不整潔就會產生動手打掃的動機,並通過動手打掃而過上整潔的生活;生活需要飲食,燒飯做菜就是生活的需要,也是勞動教育的過程,品味自己做的食物就是對自己勞動成效的評價;生活需要待人接物,參與待人接物就是勞動的鍛鍊,還會養成熱情好客的陽光個性。推而廣之,生活需要科技,發明創造技術也就是一種勞動;生活需要探明真理,探索真理也是勞動。生活中有勞動機會時要培養人自覺自願參與的意識,勞動的身手需要在勞動過程中慢慢養成,養成了勞動的身手的人又會產生尋找機會施展的慾望。對於養成了勞動的身手的人,勞動就成爲自覺自願的自主行爲,就成爲一種樂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