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遇見中國地理》2021.1讀書筆記

【第一章 黃河】

黃河,幹流全長5464千米,中國的第二長河。黃河九曲,在中國大地寫出了一個巨大的“幾”字。黃河與長江,都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與長江,都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黃河與長江,一北一南,穿越廣袤大地,滋養芸芸衆生;黃河與長江,它們西來萬里,一同奔向東方的大海!

華夏始祖黃帝,厚積千萬年的黃土高原,波濤滾滾的黃河水,它們是“三位一體”般的存在。根據考古發現河文獻記載,華夏文明的主要源頭在黃河流域,華夏文明的核心與重心也長期在黃河流域。

“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遠上白雲間”“九曲黃河萬里沙”……古典詩詞中的黃河,如同大地上的黃河一般,蘊含着蓬勃偉力,迸發出萬丈豪情。

李白:將進酒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宗列盆地,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黃河源頭有一片沼澤地,平靜而純淨的水面星星點點,這片地方叫作“星宿海”,星宿海有三條河作爲上源,分別是卡日曲、約古宗列曲和扎曲。1985年,黃河水利委員會結合歷史傳統和各家意見,認定約古宗列曲(又稱瑪曲)爲黃河正源,後在瑪曲曲果處豎立了河源標誌。黃河源與長江源、瀾滄江源一起,並稱“三江源”,號稱“中華水塔”。

中國古代的地理典籍,如《尚書·禹貢》《山海經》《水經注》等,記載了人們對於黃河源頭的早期探尋。例如,《山海經》中提到,“崑崙之虛(墟),方八百里,高萬仞”“河水出東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導積石山”。其中,“崑崙”不是特指今天的崑崙山脈,而是泛指中國西部的高大雪山;“渤海”也不是今天的渤海,而是指黃河上游的大湖,很有可能是扎陵湖、鄂陵湖這對“雙子湖”;而“積石山”,就是今天的黃河上游積石峽所在地。


劉禹錫: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濤風簸(bo3)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黃河是一條以泥沙多而著稱的河流,黃河泥沙大部分來自中游,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這裏土層疏鬆,歷史上植被破壞嚴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與此同時,黃河中游的渭河、涇河、北洛河等支流也帶來了大量泥沙。“一碗水,半碗泥”形象地反映了當時黃河中下游河段含沙量之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不斷推進。據《中國河流泥沙公報》統計顯示,近十年(2009年起)來,黃河平均輸沙量爲1.66億噸,昔日的“黃”河正在逐漸變清。

“九曲黃河萬里沙”,黃河在中國大地上寫出一個巨大的“幾”字,幾乎每一處大轉折都是直角,這種曲折程度,在諸多世界長河中也十分罕見。打開一張黃河流域的大比例尺地圖,你就會發現:黃河何止有“九曲”,九百九十九道曲都不爲多。黃河在陝西省延安市東北部的延川縣河段有一個“乾坤灣”,轉彎角度達到320度,堪稱天下黃河第一灣。

“九曲黃河萬里沙”,黃河之“黃”,在於它的“泥沙俱下”。黃河泥沙,大部分來源於中游地區,特別是河口鎮到潼關這一河段。黃河穿過晉陝峽谷,急流直下,切割黃土就像快刀切豆腐一樣,而後衝出峽谷,一路向南。這種氣象,如狂飆,如奔馬,正是“浪濤風簸自天涯”。在這一河段,不僅是黃河干流,渭河、沁河等一級支流(直接流入的支流),還有涇河、北洛河等二級支流,都“貢獻”了巨量的黃河泥沙,其中大量還是粗泥沙。

據科學推算,在上古時期,黃土高原的氣候比現在溫暖溼潤,植被保持得比較好,受人類干預破壞也比較少,黃河還是比較清澈的。而今,我們要想恢復黃河本來的面貌,就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做好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治理工作。

在中國語言文字中,“河水”最早就專指黃河。後來,“河”才漸漸被用來泛指所有流水。甚至,古人看到橫亙夜空的巨大星系,也首先想到用“河”來給它命名,這就是“銀河”的由來。


王之渙:涼州詞

柳中庸:徵人怨

李夢陽:秋望

李白:行路難

李白:贈裴十四

許渾: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王維:雜詩

寇準:書河上亭壁


詩經·衛風·河廣


王維:渡河到清河作


陸游:秋夜將出籬門迎涼有感


讀行與思考


【第二章 長江】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上,完整擁有兩條世界級大河的國度,屈指可數。中國,就是其中之一。長江與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們共同塑造了世界上最爲廣闊的“兩河流域”。

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穿越中國三大地理階段,浩浩蕩蕩匯入東海。長江的幹流長達6300千米,沿途接納了衆多支流和湖泊。不同的河段,有不同的名字: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川江、荊江、揚子江……中國人給長江起了這麼多名字,足見我們對它的親近和仰賴。

不僅長江滾滾來。從遠古時代起,中國人就在長江兩岸生生不息。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中國詩人看見長江、感悟長江、歌詠長江,他們的詩作與江河一起萬古奔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