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福行(五)

離開下崦湖,我們往光福老街出發。遠處龜山上的光福塔似乎在向我們招手,把車停在銅觀音寺前。沿着石級下去,首入眼簾的一座精緻的四柱石牌坊,在牌坊上面的額上有“銅觀音寺”四個字,旁邊的豎柱上有一副對聯,充滿着古色古香的味道。

據《光福志》記載,宋康定元年(1040)6月,有位村民在光福寺旁取土,挖出一尊觀音青銅像,將之敬贈給光福寺。由此轟動吳郡各地,引得八方佛教徒紛紛前來朝拜,“光福寺”因此更名爲“銅觀音寺”至今。

順着山坡下行,穿過石牌坊是座建於宋代的石橋。寺橋十分古樸,由武康石雕鑿而成,橋身兩側雕有雙龍戲鳳花紋。歷經歲月滄桑,古橋依然挺立河上,迎來送往四方賓客。

過橋即到山門。一對石獅守護寺廟,顯得威武莊嚴。正好是九月十九觀音菩薩成道日,香客絡繹不絕,山門前擺滿了攤位,各式小商品琳琅滿目。

山門關着,繞過黃牆黛瓦,從東面一弄堂走進寺院,但見鼎爐內香菸嫋嫋,肅穆莊嚴之氣似乎包裹了這裏的一花一葉。寺內有一棵明代古香樟,樹冠像一把具大的傘,爲這裏遮風擋雨。

從一塊簡介牌上知道,明清官員前來寺廟求雨,無不靈驗。古老的寺廟引來了一波又一波的信男善女,懷着感恩的心,虛誠求拜。

離開銅觀音寺,我們往下街走去。

街前福溪河宗宗流淌着,沿街上有許多明清建築,我們走進了下街18號。

精緻的磚雕門樓,顯示着這裏曾經是大戶人家。

羣友們紛紛拿出手機拍照,回去好好欣賞。

(未完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