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爲你在拖延,其實這是你無聲的反抗

我的拖延症非常嚴重。

而且是每逢重要的事情,都會拖一拖,拖到最後還特別自信的覺得自己一定能完成,當然每回到最後都是有驚無險的完成了。

其實每次拖延,我都特別內疚、痛苦。

我覺得拖延是個非常不好的習慣,但是我又屢屢改不了,每次下定決心一定要改正這個壞習慣,但是過不了幾天又故態復萌,到最後我自己也破罐子破摔了。

但是前天看了武志紅的《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終生成長篇,我對拖延又有了新的理解。

首先,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哈,它是通過科學的角度去分析人表象問題的深層原因,通過多方論證,得出結果和解決方法。

爲什麼說對拖延有了新的理解呢?

其實是文中說,我們任何的表象問題,其實都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

什麼意思呢?

比如說,一個孩子哭了,可能是鬧着媽媽要喫冰淇淋,但如果一個孩子不願意喫飯,他想表達的可能也是要喫冰淇淋。

換個例子。

我們平時上班,會有人遲到,會有人不遲到。

那麼遲到的人的這個行爲,就如同孩子哭了,是對公司規則的直接反抗,當然,這種反抗一定會有一個合理的理由,我們日常也經常在經歷,比如說堵車呀,起晚了等等;那麼對於不遲到的人,他是臣服於公司規則之下的,他不敢反抗公司的規則,但只要是個人,就一定會有來自自我對現實的反抗,因而每個人表達的方式不同,可能這個人不遲到,但是他做事異常地拖拉,這個拖拉的行爲,同樣是反抗。

我們任何一個人,其實都希望自己能夠掌控自己的生活。

也就是不受任何規則的束縛,但我們總是會受到一些規則的束縛,那麼在這個規則之下,我們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反應,我們以爲我們拖延,但其實我們是在反抗。

當我明白之後,我突然就理解了爲什麼我的拖延屢改不掉。

我在拖延的時候,其實就是在抵抗臣服,想要把事情變成我能掌控的節奏,但是我做不到,因此我就拖延,那麼拖到最後一刻的時候,我有了掌控的感覺了,並且這個時候事情也進入了尾聲,如果我不解決,可能會面臨任務完不成的情況。

因此,每次拖延到最後,我在那兩天就能特別特比的專注,在其他時候,哪怕我再想專注,都專注不起來。

通過短時間的專注,我把問題解決掉了,獲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因此也愈加愛拖延,其實我並不討厭拖延,甚至還享受拖延到最後,自己能夠解決問題的快樂,這也是我拖延改不掉的原因。

所以,瞭解自己很重要。

有的時候,我們表面上在笑,可能是在哭着要其他東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