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14:故鄉的小渠

在我老家,有一條小渠自西向東,穿村過舍,長流不息。

小渠發源於西山下的西溪,自溪口分流而來,繞過幾座小丘的腰部,緩緩而行,迤邐而至。渠未進村前的部分,長約二千米,寬不過三尺,深不過二尺,堤壩上長着青翠翠、毛茸茸的蔓草,渠貼小丘的壁上則荊棘叢生,藤蔓飄拂,一些藤蔓垂在清水中,與綠藻一起招搖。遠遠望去,小渠就像一條彎彎繞繞的綠色長帶,清風一吹,略顯飄忽。若是壩上野花怒放,隨風飄搖時節,綠帶則如彩虹般絢麗飄逸了!

入村之後,渠長約一千五百米,小小的渠道就像一個筋骨柔軟、身手靈活的孩童,隨形就勢地穿梭於房前屋後,潺潺流動,一路向東。渠的兩旁,分散地坐落着許多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房子,還有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自留地,其上參差地植些修竹、茶花、桂花、香蕉、龍眼、番石榴等。由於澆灌方便,一年四季,渠道周邊的地上種植着各季的蔬菜,形成了一條生態長廊:春天以綠油油的小油菜居多,若油菜花一開,渠道似一條黃燦燦的花糕,很能招引蜂蝶,熱鬧得很;夏天則在小渠邊紮起籬笆,在渠上空搭起瓜架,任絲瓜、黃瓜、南瓜的藤蔓攀爬纏繞,鄰里之間架子靠攏在一起,密密麻麻的藤蔓,四處鑽,到處爬,摘瓜的時候也分不清是哪一家的,於是東家摘了分西家,西家摘了送東家;秋天一到,秋茄一畦畦,番茄一樅樅,紫色的、紅色的、橙色的、白色的,各種果實如小燈籠般紛紛掛在枝頭上,賞心悅目,讓人垂涎,擡頭一看,籬笆上柔軟纖細的青藤還掛着玉墜般的扁豆和秋葵呢;冬天則栽滿了葉片硬挺寬大的芥菜,結實、飽滿、圓潤的花菜和包菜等。幾年前,長年在外的鄉親回家過年,在外面的市場上花近百元買回了一朵花菜,回來一說,村民們才意識到,原來長年守着的這條生態小渠流的是清水,也是財富啊!於是,逢年過節,原本普通平常的瓜果蔬菜成了鄉親們贈送出外歸來者的佳品。

在炎熱的三伏天,瓜架下好幾米長的小渠是很好的避暑地。人們喫完午飯後,蹚進小渠,鑽到瓜架下,坐在石壩上,頭部蔽綠蔭,屁股坐涼石,腳下還浸着潺潺流水,南風吹來,一身涼快,一身通透。老大爺靠着木樁打着盹,叔叔們談論着農事,小孩子則兩眼發亮,盯着青翠欲滴的瓜葉瓜藤,尋找黃花蒂未掉落的小嫩瓜,一看到伸手一摘,擦一擦,就放到嘴裏“咔嚓、咔嚓……”地咬起來。大人們總是笑罵,這真是一羣嘴巴沒上套的饞小子!

突然,小六一叫:“哎喲!我還沒喂牛。”於是一陣“啪啪”響,有幾個孩子急匆匆地趕到自家牛圈,把牛趕到小渠邊,牛兒匆忙低下頭,“咕嚕咕嚕……”地喝水,肯定渴壞了。又是一陣“啪啪”聲,又有幾個急匆匆地趕回家,拿着水桶到小渠的淺潭上舀水,舀些涼水去摻豬食料。原來是還沒餵豬呢!

此時,一隻母鴨帶着幾隻像黃色小絨球的小鴨子,顛顛簸簸地滾過前庭,直撲淺潭,“撲通”一聲,水花四濺,母鴨先撲進潭裏,游到一邊,看着一羣小傢伙一到潭邊,就迫不及待地身子一歪,顛到淺潭裏,像小小紙船一樣浮在水上,隨水打轉,漂流。此時,大人們紛紛起身說:“我們也要去找喫的,幹活去了。”於是,帶着農具,紛紛沿着小渠的支流走,下田去了。午後的水渠成了鴨子的樂園了。

黃昏的時候,幹活的鄉親帶着農具回來了。進家之前,先在小渠裏洗洗刷刷,把農具洗淨後放在埕前晾風,才清清爽爽地進家門。而調皮的小孩子則脫光衣服,拿着臉盆在水渠邊沖洗身子,渠水一衝,雙手一搓,汗漬、污垢和泥土紛紛隨着渠水流走了。

喫完晚飯後,迎着月色或燈光,水渠上傳來了小姑媽、嬸嬸和媽媽等親鄰在淺潭邊就農田桑麻、水稻地瓜等話題侃侃而談的歡笑聲,還有“梆梆梆”的捶打聲,“唰唰唰”的洗衣聲,提起帶水衣服的“嘩嘩”聲……各種聲響在水渠上空匯成一支清新又和諧的鄉村協奏曲,似桂花蜜一樣沁人心脾,從渠頭飄到渠尾,山村的夜更顯得寧謐了。

故鄉的小渠啊,你是生命之渠!瓜果蔬菜、家畜家禽、農田莊稼、生活生產都與你緊密相連,朝夕不離,讓人怎能忘記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