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盤奇妙的果子——記2008年大學畢業至今

時光是一支長笛,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是其上的孔洞,但吹起來的時候,其實是過去、現在、未來在和鳴。就像此刻,我是在現在,心卻飛回到過去。你如果忽略掉時空的限制,你就會明白,這裏的你是合一的。

此刻,我的手邊有一卷波斯中古詩人魯米的詩集,編者取名爲《讓我們來談談我們的靈魂》,是我靈性頓悟的最好食糧之一,也是我讀過的最好的詩集(超越古往今來任何詩人之作,因爲是靈性之作,指向你的靈魂)。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希望得着一個啓示,結果閉上眼,翻開這本書的一頁,上面寫着:

“有一種對詩歌的評論:當你開始上路,

道路就會出現。”

這正是對我此刻寫作的最好啓示。

回顧這十三年的經歷,確實良有以也。如果每十三年爲人生的一個孔洞,那麼人生大約也就是一支八個孔洞的長笛。這是很有意思的。

而且確實第一句就是啓示,我這十三年,確實高潮的時刻,或多或少都與詩歌脫不開關係。

事情是這樣的,我在大學的時候,就豪言:詩歌是我一生的情人。後來無論是在第一家工作的公司鬥詩,還是考公務員進入現在的單位之後練字寫詩,在教會聚會時讀《詩篇》,在同城讀書會時組織“古韻今香”詩歌會,在婚後參加省直機關詩歌朗誦比賽,參加“正誼杯”古詩文大賽,後來參加“詩書中華”的錄製節目,參加“一人一世界”的交流分享,參加各類線上線下詩社,以及在這個城市裏的各種美妙的關於文藝的交流,這些背後都離不開詩歌。詩歌是如此曼妙,明明是一個無用的愛好,卻藉着她觸摸到靈性的閃光,而且找到生命中的各種平臺,去抒發自我,與他人分享美,實現自我的價值。

詩歌,但又不止於詩歌。這就是魯米後面說的:“當你開始上路,道路就會出現。”我的大多數詩歌是意識流式的詩歌,沒有事先打好腹稿,只是憑着內心的感覺和直覺在流動,流動完成,詩歌就完成了,而且很少事後修改。坦白講,我的詩歌,尤其是詩歌藝術、技巧,可能還不入流。但重劍無鋒,我更多是靠詩歌去表達我個人的情感,對生活的感悟,這讓我自己看着這些詩歌不由得撫卷珍惜。

詩歌背後的是什麼?當然是靈魂的上下求索。在詩歌道路上,我也出現過模仿他人的作品的時候,但大部分時候由不得我,情感當發即發,沒有片刻讓我調整,即使有些技巧,事後讀來反而索然,反而是那些描寫真實生活感受的,這些詩歌反而成了我最珍貴的部分。就如我現在從事的檔案工作,詩歌其實是生命的一種記錄,但同一般檔案僅僅記錄外在的事相不同,詩歌記錄的是內在的光景。你裏面怎樣,寫出來就是怎樣。假如強行改造,反而矯揉造作。

所以我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寫詩了。歇息了大概有半年。是從今年開始的。這對於以前的我可謂不敢想象,記得我最癡迷的時候,通宵在寫,醒來還在構思,這是我在格律詩的初學階段。而我所以灰心,一是現在這種詩歌羣太多了,太多詩歌充斥,太多詩人攀比,讓我感覺創作失去了意義;二是我個人最近一段時間沉迷於遊娛,自從買了新電腦,給新電腦配了顯示器和發光的鼠標、鍵盤,然後下載了很多過去的遊戲,感覺又重回自大學以來的第二個遊戲高潮,甚至包括和妻子往桌遊,買小浣熊水滸英雄卡,等等,如此種種,讓我陷入了對外相的着迷,因此竟許久沒有寫詩。

加上疫情,各類線下詩歌交流減少,其實也影響了靈感的迸發,生命確實是需要連接的,只是有時候,這種連接不侷限於外部,僅僅在一個書房裏,你也可以和古聖賢對接,只是這段時間太少讀書了,所以對接得少,跟工作又對接得太多,弄得腦袋裏都沒有裝夢的空間,所以詩意大減。

人應當思想自己怎樣活。每過一段時間都應當反省下。三十而立,在我看來,應當就是要通過探索基本確立自己人生的“三觀”。

所以很慶幸在國慶時看到了曾仕強老師的《我是誰》。國慶是難得的一個下半年的長假,這次我們沒有選擇出遊,沒有把時間花在外在之物上,而奇妙的是,在爬完于山之後,想着好久沒有去于山腳下的越洋圖書城了,想看看書城是否仍然讓我那麼震撼。

說是書城,就是大一點的書店,但確實很大,是我見過的書最多的書店。但這次去,沒有以前的那種震撼,感覺是充斥着各類實用的以及時髦的書,這個不是我感興趣的。結果在快走的時候,纔看到曾老師的這本書,一讀之下,十分契合,就歡喜買下,回來越讀越真切。簡直是我三十年來的思想生活的總結,而且還解答了我內心的許多疑惑,我一下心定了下來,重新迴歸讀書的生活,但寫作尚未開始。

今天終於是靜下心來開始寫作的時候。不過時間也不多了,愛人正在煮飯,喫完飯七點孩子要上畫畫課,所以必須長話短說了。

這本書的要旨是,我們的生命,是由靈魂規劃好的,這就是所謂的“命”。而靈魂來自絕對宇宙,但爲了探索實驗,因此降生在這個相對宇宙。絕對宇宙,是絕對光明的,類似柏拉圖所說的“理型”世界,而相對宇宙是相對的,也就是佛家所說的“娑婆”世界,是無常的。但生命的意義,就是要從各自的無常,去走向那絕對的永恆。這因如此,每個人的生命的探索,都是有價值的。也正因此,每個人都帶着天生的使命,“天命之謂性”,所以也會帶有能夠完成使命的天賦,而找到這種天命,並把它發揮出來,便成了這個生命今生最大的使命。

當然,實現“天命”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也不是完全固定的,這也是基於人的自主性。但當你長期背離天命的時候,你就會得到某些警示,甚至某些攔阻,這樣,是爲了引導你回到天命。總而言之,先天的命和後天的運(運即是個人的運作),最後就成爲了這豐富多彩、活色生香的煙火人間。

正因爲如此,再小的生命,只要存在都有價值,它是大自然、宇宙或者說上天、上帝、絕對靈魂、至尊梵、道投出的一擲,上天想看看它自己會演化到什麼程度。這裏就說明創造和演化其實是統一的,上帝的意旨和人的自由意志也是統一的。任務完成的好,就能迴歸天堂,任務完成的不好,可能就要繼續輪迴,當然,也有些靈魂,覺悟了有情而來度化衆生,成了各種各樣的世俗神。但這些神也秉持天道公平的態度,並不是我們想象中可以收買行賄的。

這樣看來,各種宗教的觀點都可以通融了。“聖人因神道而設教”。設立宗教的目的,無非是聖人要啓發人們迴歸靈魂,而非聖人想要讓各種宗教競爭市場,互相打架。這樣看來,絕對靈魂只有一位,宗教卻有許多,因人而設。但其實到最終,審判我們的,正是我們自己的靈魂,所以認識上帝,也認識你自己。

這樣一切就豁然開朗的,你在這個世俗世界所取得的一切都是暫時的,因此你更需要注重的是你的內心,你是否完成了你的“天命”,每個人的實驗都是不同的,不要去對比,反過來說,再平凡的靈魂,也有絕對永恆的價值。

很喜歡一句偈語:“己靈猶不重,佛視爲何人。”自己內心的靈性不自尊自重,卻看重外在的法衣、珍珠、黃金做什麼!世俗的工巧,使人更多關注如何用這些工具滿足肉體的需要,卻忽略了靈魂的渴望。當然,這也是靈魂給人類的考驗,所以慾望並非壞事,而是要善加引導。

再寫下去都要超過三千字了,道德經也不過五千言。總而言之,下午做夢的時候,回顧了自己的十三年,確實知道,自己的使命裏有詩歌,但是有靈性的詩歌,與外在的對接當然激發了我的靈感,也使得我出現了一時的高潮,甚至有一點點外在的榮譽,但都不是至尊的榮耀。我要讓我內在的火燃燒得更旺一些,讓世界的一切都成爲蜂蜜。與其與外對接,倒不如整合內在,與古今聖賢對話,與自己的靈魂談談心,這片海洋充滿最有趣的魚兒。當然,也要回歸生活,生活,對生活的真切感受,纔是詩歌的源泉。至於工作其他,既是謀生之道,也是學習的過程,一切都不要着急,外在的名利可有可無,放着平靜的心去認真負責,則能不負所托。

一切自有安排,十三年彈指一揮間,但沒有遺憾,墮落也是人生只必須,但總須醒來。向內觀察你的靈魂,然後,做一個純粹的人。誰也不能動搖你。最後還是以這首魯米的詩結尾:“當你不再存在,真正的存在就會來臨。……想一想你是如何來到這個世界的,你如何來到這裏,你就會如何離開。”


2021年10月23日是爲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