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另一端的生活——杜绝玻璃心

讲陪读妈妈感受的那篇文章发了。钱宝宝第一时间在群里转发出来(我自己都还不知道)。我知道她想鼓励我,可是说出来的话却集中在她家妮妮当年刚到国外时多不容易,相比之下,我女儿现在的情况已经比她家当年好多了。

我知道她只是想设置个参照物,告诉我比我更难的都过来了。可为什么我的第一反应却是,她又在借机说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已经讲过好多遍了)?难道是因为她讲自己故事用的篇幅比较长一些?

这样的感觉不止一次了。

之前因为总感觉妈妈不关心我跟她闹了些不痛快。妈妈在跟我解释这件事的时候,特意说,她不是不关心我,而是自己一直没有从女儿因为出国而抛下她的阴影中走出来。记得当时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特别抵触。你明明是来安慰我,为什么又要来强调你自己的感受,听起来好像她才是那个需要安慰的人。

我们每个人在沟通中都会不自觉的以自我为中心,但是有效的沟通却需要我们跳出这种自动反应,完全倾听、接纳他人的感受,不带任何评价、也不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

刚来加拿大的时候,跟住在地下室的邻居一直没有太磨合好交往的尺度。他们总是来敲门,要进我家来重启wifi。疫情期间本就不安全,他们又总是在不合适的时间造访,弄得我很烦。我一直没有和先生提起过这事,因为我太了解他了。

果然,当他在我的文章上看到这件事后,特意打电话过来询问缘由,并一直大喊“不像话”。我当然知道邻居这么做不像话,这还需要你说吗?你既然打电话过来的目的是确认我是否安全、是否有麻烦,那么,抒发自己的情绪是不是就不该是这通电话的重点内容了呢?

这样看来,心理治疗师真的是个太了不起的职业了,他们听了那么多故事,委屈、不满、烦恼,却要牢牢的管住自己的嘴,不做评判,不出主意,只是倾听。太不容易了!

相比之下,今天早上收到的一个MBA同学的留言就特别的暖心。看了我分享的文章后,她就写了简简单单两句话——夸奖了我的努力,鼓励我继续加油。话不在多,但是让人很是受用,也激起了我继续努力的动力。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别人怎么表达,自己首先还是不能有颗超敏感的玻璃心。不然就成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每个人都会顺着自己的既定思维去解读别人的话语,现在对我来说还是个非常时期,尚处在超敏感期。还是不要太在意别人说了什么,是怎么说的了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