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唯一建立美学体系的哲学家,91岁高龄逝世

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唯一建立美学体系的哲学家。

他的《美的历程》上市后,瞬时洛阳纸贵。80年代大学生宿舍里,总能翻出他的这本书。

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研究所研究员。

他是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

他还是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

他也是德国宾根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易中天曾经说过,他每有新作发表,朋友之间都要奔走相告。

他叫李泽厚。

他的人生的时刻表,定格在2021年11月2日,他91岁高龄。

01

李泽厚,1930年生于湖南长沙。

父亲早逝,家庭拮据。

12岁那年,年少的李泽厚j就已显示出与人不一样的地方,他已在考虑生命的意义了。

李泽厚想,“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有什么意义?”

这是一个宇宙难题。很难想象,一个12岁的懵懂少年在思考这样的一个哲学话题。

因为思考这个问题,李泽厚旷课多日。

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

总体来说,从各种资料来看,李泽厚渡过了这次精神危机。

站在不同的位置能够看到不同的风景。

李泽厚看到了哲学之路。

这是他身边的人无法企及、无法认同,无法感受的道路。

度过了精神危机后的李泽厚,考上了湖南省立一中,这是湖南最著名的高中。

但是,他没有到这个学校报到。

他去了湖南第一师范。原因是,第一师范的政策比较亲民,免学费的同时,还能补助。

1950年,李泽厚考入了北京大学哲学系。

但是,家里穷,李泽厚买不起火车票。于是,他打算去卖血,到了卖血地,因为身体不合格,他的血人家不要,登不上火车的他,迟到了一个月才到北大,没有人知道他这个月是如何过得,这一路经历了什么。

读大学的李泽厚,还是比较穷,至少在同学中,算是最穷的、

自己没有钱,每个月的补助,还要资助正在上学的堂妹。

没有钱,李泽厚用盐刷牙,买不起牙膏。

02

在北大晃悠的几年时光,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真正能学到的哲学课程,是任继愈讲中国近代哲学。

大部分的课业是自学的。 大一开始,有时搞研究,有时逃课,有时躲在废弃阁楼看书。

没有人知道他在做什么,包括他的老师。

后来,他回忆说,“我最大缺点之一,是不喜欢问,总是自己摸索,走了许多的弯路。”

从后来他生前的种种看,李泽厚的一生没有脱离他这所谓的“缺点”。

李泽厚认为导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时间、书籍和不断从方法上总结经验”。

这一点被很多人奉行为李泽厚的读书之道。

确实很有道理。

学习能力,在李泽厚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03

北大毕业了。

终于可以摆脱贫穷的日子,李泽厚进入了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这段时间内,他不怎么去上班,大多时间呆在家,看书写文章,也没不会按领导的指示写文章,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异类。

1956年,李泽厚撰文《论美感、美和艺术》,批评朱光潜的一些美学观点。

朱光潜看到后,大为称赞,认为这是所有批评的文章中最好的。《人民日报》于1957年转发了李泽厚的这篇文章的修改版。

毕业的第六个年头,在哲学界、美学界,李泽厚已与朱光潜等大咖并驾齐驱了。

朱光潜认为当时的美学是“三派”:朱光潜、蔡仪、李泽厚。对于一名年轻人来说,这是很高的赞誉。

当时,工作后的李泽厚过得并不好。

他曾经被开除过公职。

经常被下放劳动,是同事中被下放最多的那个人。

经常饿得全身浮肿。

他熬过去了。

1979年,49岁的李泽厚出版了《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估计我们这一代人看这书容易上头。当时,在那个思想解放的80年代,这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一年,他又出版了《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又引起了轰动。

80年代,他相继出版了《美的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华夏美学》和《美学四讲》。

易中天回忆说,《美的历程》是可以当成艺术品看待的。“以十几万字的篇幅来完成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且能做到该细密处细密,该留连处留连,丝丝入扣,顺理成章,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巡礼中触摸到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诚非大手笔而不能为!”

著作等身的李泽厚并未止步于此。

1988年,他当选为法国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成为20世纪下半叶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哲学家。此前冯友兰先生也当选过该院院士。

04

李泽厚的诸多成果来源于年少的困惑,来自他的独立思考,更来自他沉下心写作。

这些特别,成就了一个人。

他提出三个不准则,不开会,不讲演,不上电视。因为李泽厚本人非常讨厌强光刺激,更讨厌正襟危坐,他更喜欢的是率性。

70岁那一年。

李泽厚提起要蹦极,学生们无奈之下打了电话问景区,七十岁的人还能蹦极吗?

景区回复一句:神经病。

这次的事情才作罢。

有意思的事还有一个,他的徒弟赵士林想要他写一篇序言,他写道:

这本书是瞒着我写的。因为他知道我将不会同意在他准备博士学位论文的时候弄这些东西他她写完后告诉我,我当然没有办法,总不能叫他去烧掉。那我拒绝看这本书任何一个字,也不对这本书负任何责任……”

这是一个有趣的人。

出版的图书

05

上学时读过他的书,懵懵懂懂迷迷瞪瞪地看不懂。没有办法,太专业了,不通俗且生涩。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那个时代的他怀念,在那个年代,以他为代表的一群人,在探索文化、探索思想,那时没有抖音,没有快手,也没有短视频,更没有这么发达的互联网。

人们从书本上沉淀下来,在思考。

这样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李泽厚先生的离去,给一个文化热退潮的时代画上了属于他的句号。

他的一生分为四段:苦难的童年,不一样的青年,辉煌的中年和有趣的的晚年。即便他的时代已过去,丝毫不影响我们说一句:死而不亡者寿。

先生,千古。

-END-

PS:

回来了,从这个月开始,想写些东西,一边学习一边分享,把这些输出送给有缘人,如果你觉得这篇文字对你有所帮助,某句子触动了你,请一定要转发给更多的朋友,让我们一起了解历史。

也谢谢你对文字的宽容,欢迎指正。

蓝胖说说。

苦难地成长

大学

异类的率性

不开会、不讲演、不上电视。

不爱热闹,只享受寂寞的一个人。

2021年11月3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