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品格》:從情緒管理開始,培養孩子的品格優勢

前幾天,我去幼兒園接孩子放學。在學校門口,被孩子的班主任叫住了,她說,我家孩子今天在辦公室挨批了,得把這事兒跟我講一下。

怎麼回事呢?原來,是因爲孩子早上在專注力遊戲的課堂上跟同桌講話了。班主任老師說,這個學期開始跟孩子們強調課堂紀律,培養良好的上課習慣,所以在上課前已經反覆講過課堂上不要跟同學講話、打鬧,有問題就舉手告訴老師。

在操作的過程中,老師設置了一個2分鐘的休息環節。我家孩子的同桌把手伸到他面前,他呢,沒忍住就去打了一下,兩個孩子就玩鬧了起來。結果,雙雙被請到了辦公室。

其實我家孩子聽明白了老師的要求,也比較遵守課堂紀律,就是在同桌招他的時候沒忍住。老師說,他在辦公室可憐兮兮地說“我忍不住呀!”那畫面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其實,別說幼兒園的孩子在課堂上容易做各種小動作,就是不少上了小學中學的孩子也會在課堂上開小差。一方面,是因爲孩子的大腦還未發育完善,難以集中專注力;另一方面則是因爲孩子的自控力比較薄弱,無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有人說,誰小時候不是這麼過來的呢?長大了自然就好了。

只是,長大了真的會好嗎?看看我們的身邊,有多少成年人都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和慾望,不是暴飲暴食,就是沉迷於打遊戲刷手機無法自拔。爲什麼有的人能夠理性地控制自己的行爲,而有的人卻經常失控呢?

這其實和一個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有關。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在童年時自我控制能力強的孩子,學習成績會更好,心理適應能力更強,長大後他的人生整體幸福感也更高

一直以來,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更關注孩子在智商和情商方面的培養,重視技能和分數,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對人格特質和積極天性的保護與培養。如今,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發現,引導孩子過上幸福人生的關鍵因素是“品格優勢”

什麼是“品格優勢”?它是積極心理學中的一個核心概念。

2004年,“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和著名心理學家、《積極心理學》作者克里斯托弗·彼得森邀請了全世界五十多位傑出的心理學家,從對人類社會影響最爲廣泛的哲學、宗教和文化體系中,分析出人類社會普遍認可的六大美德,分別是“智慧、勇氣、超越、人道、公正、節制”

然後,他們通過心理測量的標準,遴選出與這六大美德相關聯的24項品格優勢,如下圖:

這24項品格優勢不僅出現在成人身上,也出現在孩子身上,它們是普世的,是沒有民族與人種差別的。

品格優勢並不是人生來就有的,而是需要後天的培養。因此,基於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基礎,心理學家們提出了“積極教育”的教育理念和實踐,也就是用積極心理學的原理,幫助孩子發揮內在優勢,激發終身學習的動力,憑藉自身努力活出生命的價值。

那麼,該如何對孩子進行積極教育呢?這本《孩子的品格》可以作爲父母學習和踐行積極教育的入門書籍。

《孩子的品格》的作者是中國積極心理學發起人、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兼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教授和清華大學幸福科技實驗室學習中心副主任閆偉博士。

彭凱平教授畢業於北京大學心理學系,並於美國密歇根大學取得心理學博士學位,曾獲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及東亞研究終身教職,曾任加州大學社會及人格心理學專業主任和美國心理學會科學領導委員會成員等職,現擔任清華大學幸福科技實驗室(H Lab)聯合主席,國際積極心理學協會(IPPA)以及國際積極教育聯盟(IPEN)中國理事,連續多年入選愛思唯爾(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他的科普著作《吾心可鑑:澎湃的福流》《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等深受心理學從業者和大衆讀者的喜愛。

在《孩子的品格》一書中,彭凱平教授總結了積極心理學近30年的研究成果,提取了幾集教育培養孩子品格優勢的7個核心要素,它們分別是情緒力、抗逆力、自我效能感、自控力、天賦優勢、專注力和善良

在這七個核心要素中,“情緒力”是排在首位的,因爲它是孩子在未來遇到挫折時自我激勵、識別他人的情緒以及處理人際關係等能力的基礎。

爲什麼如今的人們普遍幸福感偏低呢?這其實和我們的情緒有關。

有人認爲,情緒是一種自發的、被動的生理性主觀反應或感覺,存在個體的差異,是不可控制的。但是,現代心理學研究發現,情緒並不只是一種個人感覺或感受,它是由內在、外在刺激引發的生理反應、主觀感受、認知評價和行爲反應四種成分交互而成。情緒有積極和消極之分,這是每個人都有的,但它們並沒有好壞之分。

如今,我們的生活節奏在不斷加快,每天都要接觸到海量的信息和層出不窮的誘惑,分辨能力不強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各種不確定性事件的影響,隨之而來的種種不良情緒就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

因此,父母一定要重視培養孩子控制情緒、管理情緒、駕馭情緒的能力。

書中,彭教授提出用“五施”來激發積極情緒,它們分別是“言施、身施、眼施、顏施、心施”,通過語言溝通和肢體活動激發內心的積極情緒,細心觀察、用心感受,真誠地微笑,培養孩子感受情緒的能力。

針對消極情緒,彭教授也提出了“五步走”法則,從情緒的識別、接納、理解,再到採取行動來解決問題。

在實際生活中,我發現,真正容易出現情緒失控的,不是孩子,而是大人。如果父母經常陷入焦慮、抓狂、憤怒的情緒中,孩子就會模仿父母養成不良的情緒表達習慣。

所以我覺得,這“五步走”其實更多的是寫給父母的,只有父母學會情緒管理,無論出現何種狀況都能夠不帶消極情緒地和孩子溝通,才能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幫助他學會處理問題和管理情緒的方法。

當我們的孩子掌握了情緒管理的能力,在未來的人生中,無論是遭遇挫折失敗還是面對巨大的不確定性,他都能夠保持堅韌、勇敢的態度,不懼誘惑,不輕言放棄,敢於嘗試並全情投入,做一個積極、自信、樂觀、向上的人。

另外,書裏每一個章節後都設計了相關的家庭小遊戲,父母可以充分利用起來,和孩子一起在互動中共同成長,收穫更加健康而親密的親子關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