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有恩於你,要湧泉相報

感恩的心

人,要學會感恩。

如果別人有恩於你,要湧泉相報。

但真正學會感恩的人又有多少?像李某這種不懂得感恩的人,在獲得三套房後反而心安理得,忘記了感激與回報。

英國作家薩克雷曾這樣說過: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要對它笑,他就會對你笑;你要對它哭,它也會對你哭。

有位哲學家說過,世界上最大的悲劇或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有人給我任何東西。

心存感恩的人,才能收穫更多的人生幸福和生活快樂,才能擯棄沒有意義的怨天尤人。心存感恩的人,纔會朝氣蓬勃,豁達睿智,好運常在,遠離煩惱。

人這一生,會經歷很多成功與失敗,也會得到很多人的幫助。面對父母的養育之恩、配偶的關愛、朋友之間的幫助、大自然對我們的恩賜。

我們從呱呱墜地到年近古稀,我們成長的每一步,都有人在指點着我們、幫助着我們。

正是因爲他們,我們才能度過一個個難關,一步步走向成功,享受這美好的生活。

尤其對於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應該用一生來報答。我們應該在父母的身邊站成一棵樹,開滿一樹感恩的花,花葉不敗,感恩無終。

如何安置老人後半段生活

在龍應臺的《目送》中這樣寫道: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像一些沒有養老金,身體狀態又不是特別好的老人,可以和子女生活在一起,這也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

現在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在生活上也能給到老人一些幫助。

如果子女多的話,可以以輪流贍養的方式,在每家住上一段時間,至少讓老人不感到孤單寂寞,也隨時有人能照應着,

像那些身體比較好的,日常生活也能自理的,可以一個人自己過,物質上子女能幫的就幫下,這樣至少可以過到不能動爲止,因爲一個人過相對自由一些,也能減輕子女的負擔。

NHK的紀錄片《漂泊的晚年》,真實地記錄了許多日本老年人的生活現狀。

獨居老人,很難體面地“活着”

紀錄片伊始,工作人員採訪了一位叫木下的獨居老人。

與丈夫離婚後,木下獨自生活了30多年。半年多以前,工作人員就認爲木下需要照護服務,但她堅持自己並不需要。

但是當工作人員走進她的房間,看到的是房間一片狼藉,雜物隨意地擺放在地上。水池裏放着沒洗的碗筷,看起來放置了有一段時間了。

由於沒法照顧自己,木下飲食粗劣,繼而也導致了營養不良。

最終,工作人員判斷即使違背木下的意願,也必須將她送進養老院。

《奇葩說》節目中,有一期辯論的主題就是:父母老了想去養老院?做兒女的我們該不該支持?

張泉靈在其中提及,有一次她去一戶老人家進行採訪,得知有些老人身上有難聞的味道,是因爲害怕洗澡時摔倒發生意外,所以就儘量避免洗澡,以免給家人帶來麻煩。

百善孝爲先

孩子長大孝不孝順,可以從他的行爲模式中大致的能夠看出來。

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作爲家長要及時糾正,以免影響孩子的未來。

過於以自我爲中心

以自我爲中心的孩子,眼中只有自己的喜怒哀樂。

他可以在大庭廣衆下製造各種噪音和混亂,即使規勸,也無濟於事。

在他們的意識中,只會專注於自己想做的事,不會在在意別人的感受。

最最可怕的是,如果不加以管教,長大後可能處處以自己的利益爲中心。

過分溺愛的家庭環境

孩子處於溺愛的環境中,所有要求都會有迴應。

促使孩子處處都依賴父母。

《都挺好》中的蘇明成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蘇明成的母親在世時,蘇明成處處依賴着母親,大大小小的事務都是母親管理着。

蘇明成被“釘”在了家庭中:他被父母死死盯住,其他子女都有喘息的空間,老大可以去美國讀書,妹妹乾脆遠走高飛。

蘇明成的母親去世後,蘇明成就成了無頭蒼蠅,沒有任何主見,開始過起了啃老的生活。

要知道,生命的意義在於體驗。而父母包辦式的關照,讓孩子失去了體驗生命的權利和快樂。

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孩子,在面對挫折時,就會手足無措和產生無助感。

另外一種極端,會讓孩子以自我爲中心,不把別人放在眼裏,不懂得感恩。甚至大腦中形成這樣的意識:只要我想要的東西,別人一定會滿足我。

沒有責任感

一位80歲的老人給四個兒子寫下了一封遺書:“謝謝你們照顧我,但我後悔生了你們。”

老太太養育了四個兒子,帶大了兒子的8個孩子,但卻沒有一個兒子願意接納中風後生活不能自理的她。

最終兒子們商量之後,把她安置在出租屋裏,每月花7000塊錢爲她請護工。

在法律上,子女有義務贍養老人;

從道德上,也不該把老人當作包袱甩來甩去。

美國品德教育聯合會主席麥克唐納曾說:

能力不足,責任可補;責任不夠,能力無法補;能力有限,責任無限。

對孩子進行責任意識和責任感的教育就是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從而對社會負責。

孩子處於成長之中,對一些事情往往沒有責任感,因爲許多時候他們不知道責任是什麼。

所以爲了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家長可以適當地讓孩子承擔一下辦事情不負責任的後果,教孩子如何去面對並接受這次失敗的教訓,從中獲得成長。


面對老人贍養問題,我們更應該從源頭尋找解決之道。

從子女的教育、老人福利制度的建立、社會人士的援助......,如何讓老人老有所依,我們任重而道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