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如何擺脫社交恐懼症或社交牛逼症,全在這本書裏

大家好,又到週六了,本週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書叫《溝通的藝術》。

我們每天都在不停的社交,社交在我們生活中如此之重要。

從學校畢業,進入社會,我們會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會與他們發生各種匪夷所思的人際關係。

掌握好溝通技巧,才能營造一個人良好的人脈關係,對一個人的生活和職場生涯都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這本暢銷30年、厚達600多頁的神作講得太透徹,讓我這個社交小能手也心服口服!

它用心理學的手段幫你點破溝通的本質,

循序漸進地教會你無比實用的溝通技巧!

如何溝通、如何解決交往中的摩擦······任何你所擔心的溝通問題,在這本書裏都能迎刃而解!

  1. 交流式的溝通並不是我們“對”別人做了什麼,而是我們“跟”別人做了什麼。在這個意義上,人際溝通更像是跳舞--當然是需要同伴的那種舞蹈。溝通就像跳舞,取決於同伴的參與。而且成功的溝通,就像好的舞蹈,絕不僅僅取決於主導(領舞)的那個人。一個舞者再成功,如果他(或她)不能考慮或者配合他(或她)同伴的技術,看起來也會很糟糕。

  2. 我們可以暫停,甚至可以試着快進,但是我們永遠也不能倒帶。

  3. 溝通的重要性絕不至於維持生存而已,它也是我們認識自己的方法——事實上,是唯一的方法。 究竟我們是聰明還是遲鈍,動人的還是醜陋的,精明的還是笨拙的,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不會從鏡子中照出來,而是由他人對我們的迴應決定的。

  4. 無論你選擇做什麼:是說出口還是保持沉默,是面對還是逃避,是情緒化地應對還是擺出一張撲克臉,你都將自己的想法和感覺傳送給了對方。

  5. 假如你在面對棘手的情況時只能運用其中的一二種方法,例如只懂得保持沉默,或永遠只會暗示,那麼你成功的機會就會減少很多。許多差勁的溝通者的確很容易被人察覺,因爲他們迴應的方式十分有限:有一些只會說笑,有一些總是帶着攻擊性,還有一些無論在任何的場合都沉默不語。就像只會彈奏一種旋律的鋼琴師或是隻會做特定幾道菜的廚師一樣,他們被迫使用那些少得可憐的方式進行迴應,不管最後成不成功,都一再重複,不知變通。

  6. 爲了消除因過度的刻板印象造成的溝通障礙,一個有效的方法便是去除對他人的分類。試着把對方看做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你假定擁有某類共同特徵的羣體中的一員。想想看,如果你在交流的過程中把對方已知的性格特徵移入“背景”,而把他(或她)原先不重要的信息擺在顯著的位置,那你和他人的溝通將發生多大的改變。

  7. 高自尊有明顯的好處,但它並不能保證人際關係的成功。一旦人們擁有過分的自尊,他們就會認爲自己給別人留下了更好的印象,擁有更好的友誼和愛情等。然而,這不存在公正的見證者,也沒有客觀的測試可以驗證這些信念。那些自我價值感膨脹的人看上去總是一副彷彿知道一切以及高人一等的樣子,尤其是當這種自我價值不受歡迎的時候,很容易激怒別人。

  8. 我們評價自己時往往比評價別人更爲寬容,並試圖說服自己和別人“我的本能是善良的”。我們傾向用最寬容的條件裁斷自己。社會科學家將這種傾向成爲自利的偏誤。當別人遭遇不幸時,我們常將問題歸咎於對方個人的因素,而自己遭遇不幸時,我們就將問題歸咎於外在因素。

  9. 有幾個原因可以解釋,爲什麼社交媒介可以提升人際交往的數量和質量。一方面,通過社交媒介來溝通更容易維持關係,因爲日漸繁忙的日程和遙遠的距離已經使面對面地深入交談變得更困難、更不可能。特別是對於那些分隔很遠,甚至相隔幾個時區的人來說,要找一個雙方都合適的的時間是相當縣難得挑戰。

【你會溝通嗎?】

  1. 與老人溝通,不要忘了他的自尊。
  2. 與男人溝通,不要忘了他的面子。
  3. 與女人溝通,不要忘了她的情緒。
  4. 與上級溝通,不要忘了他的尊嚴。
  5. 與年輕人溝通,不要忘了他的直接。
  6. 與兒童溝通,不要忘了他的天真。一種態度走天下,必然處處碰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