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夜读 | 怎么做游戏测试?

什么样的游戏?是桌面,是网页,是客户端,还是移动手机里面购物App?假设,游戏是个软件。软件,一般需要测试。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做游戏测试?

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是某游戏需要测试。然而,不是所有的游戏都看重“测试”。因为,玩家会积极帮忙测试的嘛!所以,游戏测试员的行业地位,要么传说中的高到“云深不知处”,要么“无足轻重”。

游戏产品,既是一款软件,更是一款文化传播的载体。

游戏测试岗位,是质检的角色,也是审稿的角色。

没有经过测试员的游戏,市场负责人会安心直接上线吗?经济有效的做法之一,是做灰度测试,即只开放给一小部分玩家。让这一小部分玩家先试用,完成游戏测试员的部分职能。

没有经过测试员的游戏,研发负责人会安心直接签合同吗?经济有效的做法之一,是招人、裁人,加预算,堆人力,拼效率。让简单的加法,代替游戏测试员带来的组织乘法效能升级。

从不变,到变。通常,会有个把环节要阵痛一下,大部分的人性使然。而游戏制作,涉及到创意方案的灵活性,尤其是涉及社交情感的部分。同时,也涉及到开发人员的主观积极性,尤其是涉及复杂功能逻辑的必要性。还有,涉及到数量不定的个性玩家,尤其是处于世界观形成关键期的群体、自控能力有限的群体。这一切,都会对游戏产品提出“出厂要求”。这也就要求“游戏测试工作“,能边“找茬”,边鼓舞士气,还要做好游戏文化自查。

对于习惯了赚快钱、习惯了抛开公序良俗赚钱、习惯了漠视监管、习惯了作风散漫的部分游戏厂商来说,这些都好比是”紧箍咒“。游戏行业,是一个政策性挺强的行业,商务人士个个都能积极“见风使舵”,但能不能真正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游戏产品上呢?这个问题,该由谁来回答?

这个问题,是因为没有标准答案?难道是政策不够清楚吗?还是政策的精神跟落实方案有严重的脱节?很少有人会去细细研究这方面,恐怕问题也不在于此。

这个问题,关键在哪里?值得探讨。也许,游戏测试员,是个入口,也是出口。

于是,一种光怪陆离的现象出现了,部分人觉得游戏测试重要但测试员好像没那么重要,而这部分人又或多或少想抢着完成游戏测试员的部分职能。表面上看,是游戏测试员的职能被拆解分工了,本质上,是游戏产品在众多利益群体中被拉扯变形。游戏测试员如果没有项目发起人的全力支持,要完成全面的各项测试工作是极难开展的。

怎么做游戏测试?在游戏玩家中,做一个热心人。在众多同事中,做唯一的裁判员。

文/良宵听雨。授权“游戏夜读”发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