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顺?可能是因为你太会甩锅了

昨天打开了纳入书架许久的《少有人走的路》作者是斯科特·派特,毕业于哈佛大学。

这本书,我之前看过一遍,但再次打开时,感觉完全没有印象了。

书中开篇的一句话让我立马划了线,并且分享到朋友圈。那句话是: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参加付费学习这两三年,我听过最多的话,莫过于你要自律,你一定要自律,自律就是成长的象征;但同时也有很多人写文章劝告那些自律的人,别再自律了,你根本是在无效自律。

每一种言论,都有许多人支持。

支持自律的,觉得自律能改变人生;不支持自律的,觉得人生要随性,怎么能刻意去活呢?

而我,像株墙头草。

在我能够自律时,我坚定认为唯有自律才能改变人生;在我懒惰时,我坚定认为人生应该随性。

我对自律,其实是没有一个完全的定义。

但在这本书里,它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标准:所谓自律,就是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承受的痛苦,解决问题。自律有四个原则,分别是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其中,让我感触良多的,是作者在承担责任这一篇中,聊到他自己的故事。

作者在某段时间工作特别忙,每天都要接待三四个患者,而他的同事每天接待一两个到四五点就下班了,但作者却要到八九点。

因为加班很晚,回到家中时,妻子抱怨他陪家人的时间不够多,孩子也觉得爸爸为什么总是那么忙。作者发现自己的生活出现了问题,因此他寻求解决方法。

他找到了自己的领导,请求领导给他给他放一个长假,让他休息一下。

他的领导听完他作者对问题的叙述,对作者说:你出问题了。

作者非常生气,他觉得他知道自己有问题,但这不是来寻求领导的帮助了吗?为什么领导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还跟我说我有病?是领导有病吧?

气呼呼地回去时,作者突然就想明白了。

确实是自己有问题,自己在安排时间上出了问题。

选择每天接待三四个患者是自己选择的,这是作者自己乐意做的事情,但是通过这件事情导致家庭生活出现了问题的时候,作者却以为责任是其他人,并且想要把选择权交给领导,让领导帮自己决定。

这是推卸责任的一种行为。

当作者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责任在于自己时,他立马转变了态度,他找到了解决方法。

这个问题也就被解决了。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

《十三邀》里的罗振宇说,人在舒适区是待不住的,会觉得特别无聊,就总是想搞点事情。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很有可能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最后导致被这个滚雪球一样滚成大雪球的问题砸死的。

我想起我之前写课。

我又一次写课,在办公室写到十二点多快一点,因为那是截止日,老板也在办公室等着我,我写得眼泪都出来了,觉得压力特别大。

当时就在想,为什么要我写呢?

我这么弱。

现在再看,就发现其实我当时的这个问句,就是在推卸责任,因为在接任务的时候,是我自己选择接受写课这项任务的,不是老板强派给我的。

但是我没有去解决自己底蕴不足的问题,反而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受害者的角色,把锅甩出去了。

这也难怪到最后,需要加班写课。

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有可能是在之前的某个时候,它发生了,但是我们没有去在意或者说下意识屏蔽了它,但是问题不是说你不去看它,它就会消失的。

很多人都知道,但还是忽视了。

最后也就只能被大雪球逼到悬崖上,然后悲壮地喊一声:天要亡我也!

哪有什么天呢?天就人,人就是我们。

俗话说天意天意,其实是民意,得民心者的天下,说是天亡你也,其实是自绝啊。

但很多人就是不明白。

有时候我也不明白。

但偶尔也会明白。

大家都害怕面对问题的痛苦,最后都被累积的痛苦击溃。

所以,要自律嘛。

我理解的自律,其实是可以掌控自己。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则是自律。

别再抱怨生活不公啦,快想想,你甩了多少锅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