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背背佳到小罐茶,25歲資產上億,被罵“忽悠大師”杜國楹做了啥

1997年夏天,天津大學物理系教授袁兵接待了一個來訪者。1997年夏天,天津大學物理系教授袁兵接待了一個來訪者。

對方拿出5000元,要買他的專利。

一年後,這項專利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名叫“背背佳”的產品。一經上市,狂賣4.5億。

當初買專利的人,也成了中國最年輕的億萬富翁。

他就是有着“中國營銷教父”之稱的——杜國楹。

你可能對這個名字很陌生,但他做出的產品,絕對是老少通喫——

小學生用他的背背佳矯正坐姿,中學生買他的好記星學外語。

上班了,E人E本幫你處理公務,然後刷着8848鈦金手機,喝着他的小罐茶……

有人說杜國楹是跨界之王,從文具到電子設備再到茶葉,誰也不挨誰;

也有人說他是營銷大師,深諳人性;

還有人說他是中國第一忽悠大師,割盡了消費者的“韭菜”。

可不管你怎麼說,杜國楹做爆款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有人說,一半廣告永遠是浪費的,而且還不知道浪費在哪兒。但我不僅知道那80%浪費在哪兒,而且在實際操作中,我只浪費10%。這就是我們與衆不同的地方!” ——杜國楹

如果你正爲產品不好賣、沒市場犯愁,不如就跟心眼兒一起來看看:杜國楹到底是怎麼做出爆款的?

01 “被嚇大”的童年:只能當第一

1973年,杜國楹出生在河南周口。

父母結婚的時候,一個在城裏一個在農村,是典型的“一工一農”組合家庭。

每次杜爸爸回家,哪怕咳嗽一聲,杜媽媽都嚇得不敢說話。

這種“敬畏”的情緒,也傳染給了杜國楹,讓小杜從小就一門心思地拼命好好學習。

因爲只要自己沒考好,媽媽就會被牽連。

後來,杜國楹考上了師範,當上了老師。

可只幹了2年,小杜就對這種“一眼望到盡頭”的生活厭煩了,更對父親的“專政”開始逆反。於是,不顧家裏反對,杜國楹果斷辭職下海,跑到天津做了銷售。

“從上學,到教書,到打工,到創業,幾乎無一例外,我必須是第一,沒有第二。”

就是這樣,因爲家有嚴父,讓杜國楹有了“與身邊人不一樣”的那股拼勁,一直到今天。

02 被2000元廣告費改變的人生

1995年,杜國楹帶着僅有的151元,來到天津,一個月工資350元。

前後跑了5個月,杜國楹把銷售額從原來的7000元,做到了17000元。

但是很快,他發現:後勁兒沒了!

剛剛鋪好的100多個終端,出貨速度越來越慢。

怎麼辦?

他不是沒想過“做廣告”,但一個月1萬多塊錢的銷售額,隨便在報紙上發條廣告就要1-2萬,真心是做不起啊!

愁得睡不着的杜國楹,躺在單身宿舍的牀上,聽着廣播節目。

突然,他聽到了一條廣告:對呀!爲什麼不試試電臺廣告?

說幹就幹!

第二天,杜國楹到電臺打聽,一次廣告只要2000元。

半個月後,經費批下來了。

結果廣告播完的第二天,天津下起了瓢潑大雨,杜國楹心想:完了,這廣告算白做了。

心灰意冷的他乾脆沒去上班,可就在這時,BP機響了。

原來是他們在百貨大樓的櫃檯前,排起了“長龍”,樓層經理叫他趕緊過去看看。

從那天起,杜國楹才真正認識到“廣告的威力”。

產品還是那個產品,就因爲做了一次廣告,一天的銷售額,比之前5個月的總和還要多!

隨後,杜國楹又追加了幾次廣告費用,直到1996年他離開,該產品的月銷售額,已經達到298萬元,整整番了400多倍!

杜國楹也因此獲得49萬獎金,爲自己下一步創業積累出了第一桶金。

就這樣,帶着“輕產品,重營銷”的理念,杜國楹找到了天大的袁兵教授。

03 從“億萬富翁”到“千萬負翁”

1997年初,杜國楹用50萬元註冊了天津壹品科技。

因爲當過老師,所以他很快就注意到,當時的家長對孩子的坐姿普遍非常擔心。並且堅信,只要坐得直,就不會近視。

於是,杜國楹決定要做一款“替家長提醒孩子”的產品,而且要面向全國推廣。

就這樣,帶着5000元買來的專利,“背背佳”應運而生。

10萬元的廣告費,都砸在了“背背佳”上:報紙、電臺裏,天天鋪天蓋地地宣傳駝背的負面影響,背背佳的正面功效……

在那個人均月收入不足200元的年代,售價300元的“背背佳”被一搶而空。3個月實現3000萬營業額,半年後創收4個億!

這一年,杜國楹剛剛過了25歲,就已當上了億萬富翁。

更重要的是,他已經對“營銷無所不能”的說法深信不疑,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營銷主義者!

再加上公司賬上有1.2億現金,杜國楹決定:繼續加大營銷,而不是提升產品品質。

拍一條廣告花800萬,請韓國頂級女團代言,產品連測試都不用,就直接上市……這一次,消費者可不認賬了,一片噓聲中,杜國楹直接賠了個底朝天。

2年的時間,從億萬富翁變成了負債4600萬的窮光蛋。

然而,從巔峯到谷底的落差,並沒有打倒杜國楹。

他向債主保證,自己24小時開機,絕對不會跑路。他把每個月的收入都用來還債……一直還了8年,才結清了所有債務。

從那以後,杜國楹對廣告有了新的認識——它可以是好產品的放大器,也可以是壞產品的加速器。一味靠營銷創業,遲早要栽跟頭。

有些道理,無論之前聽過多少次,都不如親身經歷過。

好在杜國楹經歷地夠早,才促成了他後來的3次創業。

04 連續創業後的厭倦

搭着2001年中國申奧成功,2003年中國加入WTO的商機,杜國楹在2003年推出了自己的第二個產品——好記星。

與“背背佳”相似,洪水般的宣傳,讓家家戶戶都熟知了 “不用父母,不用老師,快速提高英語成績”的廣告語。

不僅如此,杜國楹還抓住了國人“一分錢一分貨”的心理,以高於同類產品3倍的價格,推廣好記星。

結果一年後,好記星爆出了“虛假宣傳”的負面消息,杜國楹果斷止損,將好記星轉手賣給橡果國際。拿着套現的資金,一部分還債,一部分繼續下一次創業。

這纔有了後來的E人E本、8848手機。

每一次,都是以“發現需求”爲起點,以“大力營銷”爲手段,以“售出公司”爲終點。

直到2014年的小罐茶。

這一次,杜國楹希望可以通過產品的品質,來證明自己。

於是,在小罐茶的宣傳中,“大師技藝”、“手工製作”等代表“品質”的字眼隨處可見。

此外,他還聲稱邀請到中國8位泰斗級製茶大師,親手製作小罐茶。

但是,質疑的聲音很快就出現了。

有人爲炒茶的大師們算過一筆賬,平均一個人一天要炒1466斤茶葉。

要知道,頂尖的炒茶師傅,一天最多也只能炒制40斤。

難道說,這次以“品質”爲主打的小罐茶,又是杜國楹的新一次炒作?

05 尾聲

5次創業,4次成功後脫手收場。

不得不承認,杜國楹是一個成功的商人。

但,他也只是一個商人。

從小就爭第一的他,只把眼光放在了“能帶來短期效益”的營銷上。而忽略了能讓自己走得更遠、更穩的產品質量與研發。

這才成了“撈一票就走”的營銷大師。

一邊是不斷複製套路,“創業-套現-再創業”的商人;

一邊是潛心鑽研產品,以產品與客戶爲第一的企業家。

二者之間的差距,明眼人一看便知。

所以,你會選擇哪一邊呢?

歡迎留言,我們討論區裏繼續聊~

對方拿出5000元,要買他的專利。

一年後,這項專利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名叫“背背佳”的產品。一經上市,狂賣4.5億。

當初買專利的人,也成了中國最年輕的億萬富翁。

他就是有着“中國營銷教父”之稱的——杜國楹。

你可能對這個名字很陌生,但他做出的產品,絕對是老少通喫——

小學生用他的背背佳矯正坐姿,中學生買他的好記星學外語。

上班了,E人E本幫你處理公務,然後刷着8848鈦金手機,喝着他的小罐茶……

有人說杜國楹是跨界之王,從文具到電子設備再到茶葉,誰也不挨誰;

也有人說他是營銷大師,深諳人性;

還有人說他是中國第一忽悠大師,割盡了消費者的“韭菜”。

可不管你怎麼說,杜國楹做爆款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有人說,一半廣告永遠是浪費的,而且還不知道浪費在哪兒。但我不僅知道那80%浪費在哪兒,而且在實際操作中,我只浪費10%。這就是我們與衆不同的地方!” ——杜國楹

如果你正爲產品不好賣、沒市場犯愁,不如就跟心眼兒一起來看看:杜國楹到底是怎麼做出爆款的?

01 “被嚇大”的童年:只能當第一

1973年,杜國楹出生在河南周口。

父母結婚的時候,一個在城裏一個在農村,是典型的“一工一農”組合家庭。

每次杜爸爸回家,哪怕咳嗽一聲,杜媽媽都嚇得不敢說話。

這種“敬畏”的情緒,也傳染給了杜國楹,讓小杜從小就一門心思地拼命好好學習。

因爲只要自己沒考好,媽媽就會被牽連。

後來,杜國楹考上了師範,當上了老師。

可只幹了2年,小杜就對這種“一眼望到盡頭”的生活厭煩了,更對父親的“專政”開始逆反。於是,不顧家裏反對,杜國楹果斷辭職下海,跑到天津做了銷售。

“從上學,到教書,到打工,到創業,幾乎無一例外,我必須是第一,沒有第二。”

就是這樣,因爲家有嚴父,讓杜國楹有了“與身邊人不一樣”的那股拼勁,一直到今天。

02 被2000元廣告費改變的人生

1995年,杜國楹帶着僅有的151元,來到天津,一個月工資350元。

前後跑了5個月,杜國楹把銷售額從原來的7000元,做到了17000元。

但是很快,他發現:後勁兒沒了!

剛剛鋪好的100多個終端,出貨速度越來越慢。

怎麼辦?

他不是沒想過“做廣告”,但一個月1萬多塊錢的銷售額,隨便在報紙上發條廣告就要1-2萬,真心是做不起啊!

愁得睡不着的杜國楹,躺在單身宿舍的牀上,聽着廣播節目。

突然,他聽到了一條廣告:對呀!爲什麼不試試電臺廣告?

說幹就幹!

第二天,杜國楹到電臺打聽,一次廣告只要2000元。

半個月後,經費批下來了。

結果廣告播完的第二天,天津下起了瓢潑大雨,杜國楹心想:完了,這廣告算白做了。

心灰意冷的他乾脆沒去上班,可就在這時,BP機響了。

原來是他們在百貨大樓的櫃檯前,排起了“長龍”,樓層經理叫他趕緊過去看看。

從那天起,杜國楹才真正認識到“廣告的威力”。

產品還是那個產品,就因爲做了一次廣告,一天的銷售額,比之前5個月的總和還要多!

隨後,杜國楹又追加了幾次廣告費用,直到1996年他離開,該產品的月銷售額,已經達到298萬元,整整番了400多倍!

杜國楹也因此獲得49萬獎金,爲自己下一步創業積累出了第一桶金。

就這樣,帶着“輕產品,重營銷”的理念,杜國楹找到了天大的袁兵教授。

03 從“億萬富翁”到“千萬負翁”

1997年初,杜國楹用50萬元註冊了天津壹品科技。

因爲當過老師,所以他很快就注意到,當時的家長對孩子的坐姿普遍非常擔心。並且堅信,只要坐得直,就不會近視。

於是,杜國楹決定要做一款“替家長提醒孩子”的產品,而且要面向全國推廣。

就這樣,帶着5000元買來的專利,“背背佳”應運而生。

10萬元的廣告費,都砸在了“背背佳”上:報紙、電臺裏,天天鋪天蓋地地宣傳駝背的負面影響,背背佳的正面功效……

在那個人均月收入不足200元的年代,售價300元的“背背佳”被一搶而空。3個月實現3000萬營業額,半年後創收4個億!

這一年,杜國楹剛剛過了25歲,就已當上了億萬富翁。

更重要的是,他已經對“營銷無所不能”的說法深信不疑,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營銷主義者!

再加上公司賬上有1.2億現金,杜國楹決定:繼續加大營銷,而不是提升產品品質。

拍一條廣告花800萬,請韓國頂級女團代言,產品連測試都不用,就直接上市……這一次,消費者可不認賬了,一片噓聲中,杜國楹直接賠了個底朝天。

2年的時間,從億萬富翁變成了負債4600萬的窮光蛋。

然而,從巔峯到谷底的落差,並沒有打倒杜國楹。

他向債主保證,自己24小時開機,絕對不會跑路。他把每個月的收入都用來還債……一直還了8年,才結清了所有債務。

從那以後,杜國楹對廣告有了新的認識——它可以是好產品的放大器,也可以是壞產品的加速器。一味靠營銷創業,遲早要栽跟頭。

有些道理,無論之前聽過多少次,都不如親身經歷過。

好在杜國楹經歷地夠早,才促成了他後來的3次創業。

04 連續創業後的厭倦

搭着2001年中國申奧成功,2003年中國加入WTO的商機,杜國楹在2003年推出了自己的第二個產品——好記星。

與“背背佳”相似,洪水般的宣傳,讓家家戶戶都熟知了 “不用父母,不用老師,快速提高英語成績”的廣告語。

不僅如此,杜國楹還抓住了國人“一分錢一分貨”的心理,以高於同類產品3倍的價格,推廣好記星。

結果一年後,好記星爆出了“虛假宣傳”的負面消息,杜國楹果斷止損,將好記星轉手賣給橡果國際。拿着套現的資金,一部分還債,一部分繼續下一次創業。

這纔有了後來的E人E本、8848手機。

每一次,都是以“發現需求”爲起點,以“大力營銷”爲手段,以“售出公司”爲終點。

直到2014年的小罐茶。

這一次,杜國楹希望可以通過產品的品質,來證明自己。

於是,在小罐茶的宣傳中,“大師技藝”、“手工製作”等代表“品質”的字眼隨處可見。

此外,他還聲稱邀請到中國8位泰斗級製茶大師,親手製作小罐茶。

但是,質疑的聲音很快就出現了。

有人爲炒茶的大師們算過一筆賬,平均一個人一天要炒1466斤茶葉。

要知道,頂尖的炒茶師傅,一天最多也只能炒制40斤。

難道說,這次以“品質”爲主打的小罐茶,又是杜國楹的新一次炒作?

05 尾聲

5次創業,4次成功後脫手收場。

不得不承認,杜國楹是一個成功的商人。

但,他也只是一個商人。

從小就爭第一的他,只把眼光放在了“能帶來短期效益”的營銷上。而忽略了能讓自己走得更遠、更穩的產品質量與研發。

這才成了“撈一票就走”的營銷大師。

一邊是不斷複製套路,“創業-套現-再創業”的商人;

一邊是潛心鑽研產品,以產品與客戶爲第一的企業家。

二者之間的差距,明眼人一看便知。

所以,你會選擇哪一邊呢?

歡迎留言,我們討論區裏繼續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