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記5-10

古風不是穿什麼制式的衣服,或者拿個團扇、唱聽不懂的歌詞啥的,中國文化裏最偉大的古風就是“忠”和“恕”,我們如果想要交到熱情赤膽之人,自己就應該做熱情赤膽之人。

學習其實就是腦細胞建立新的連接

未來所有個性化不突出的工作,都會讓機器去執行,讓系統去執行,因爲這代表它們可以被標準化——但凡能標準化的,程序就能做得比人好,因爲它們既不會出錯也無需休息。

而人就只做那些無法標準化執行的工作,假使你竟然沒有區別於其他人的立體性,那未來你就不用工作了。

一類愛好令人深陷,自然有它的妙處,內裏必有外人無法體驗的美好和自由。

安全感來自充分準備,訓練次數和對實力的磨鍊,以及對危險的瞭解。

恐懼從來不是憑空被克服的,我們是通過訓練獲得實力而讓恐懼逐漸縮小的。

持續做你喜歡的事情,就會非常好

冪次法則對發展的解讀是:一段足夠長的時間後,極少數企業和極少數人會顯示出指數級增長,完勝其他企業和其他人。

複利,企業和人能否獲得超級增長,取決於他們是否存在長期的指數級增長。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

人生就是拿你手上最多的、下降比例最小的東西,去換你最需要的。

英語的首要作用,是和更大的世界交流。


人生增值四段論,“開眼、移植、貫通、跨越”:

1)開眼

大多數的人中產階級在自己的領域裏面專研了太久,商業思維基本上都陷入商業定式了,當需要搞一點其他的事情的時候很容易蒙圈,不知道該做個啥,這個時候缺少的是商業世界眼界的和當前商業代表案例的詳細推演;

2)移植

有能力將代表案例中的商業技巧移植到自己擅長的領域裏面,雖然做過一些嘗試,但是大概率不能夠很好的嫁接。

3)貫通

失敗的教訓最終會轉換成你的經驗,經驗是一個暫時未變現的財富,當你更加深入的瞭解研究商業與社會的本質的時候,你對商業模型的分析能力、研判他人的能力都會出現質的變化,這個時候你開始理解這個社會的運行“元規則”。

4)跨越

走過貫通的人,最終都會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領域,將自己的對社會的思考、解決事情方法進行一個變現。這個空間的天花板取決於你思考的深度以及方法的適用維度。

大家可以看看蔡叔的創業史,他其實這樣走過來。

他的開眼是早期在公務員時期的閱讀、他的移植是早期的螞蟻讀書、數字貨幣賺國際差價;他的貫通包括贊比學堂、和李笑來的創業、螞蟻私塾裏面開多媒體運營課程等等,至於他的貫通,在我看來,上行部落就算一個。

“會抄襲”也是一門技術活。


單純是未諳世事不懂人情世故,愚蠢是明知風險卻無法提前規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