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錢還是要生活》前言

前言:

關於金錢的目的:讓自己有能力過上更好的生活。你追求的東西其實並非金錢,而是金錢背後的生活

普遍認同的人類幸福要素。比如,友誼、健康、社羣歸屬、用自己的智慧迎接挑戰,以及能掌控生活的感覺等,這些都是幸福感的來源。

本書的目標改變你與金錢的關係、幫助你實現財務自由。解放你最寶貴的資源——時間,讓你能追求更多快樂、更多自由和更多人生的意義。

“改變”你與金錢的關係是什麼意思呢?它不是指你賺到的錢增加或減少,而是指弄明白多少錢纔夠讓你過上自己喜愛的生活,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

當前的痛點:養老金處於垂死掙扎狀態,不得已延長工作年限,也許要一直工作到去世,要將唯一的資產——房子變成收入來源。

年輕人步入社會後,他們的學士學位保證不了他們的收入,每個人都是YO YO族: You're On Your Own(自生自滅)。

但社會流動性很強,無論你的起點在哪兒,你都可以自由地去往自己想去的地方,不僅僅是就地理位置而言,在事業、個人生活、人生目標等方面也一樣。

財務自由人士都具備以下兩個顯著品質

1. 人生目標高於他們當下的有限環境(包括工作)。

2. 願意做出改變,誠實面對一切並堅持不懈。

他們的骨子裏信奉三種價值觀——節儉、樸素和自足。據此也可以把他們分成三種類型:忍者、極簡主義者和自給自足者。

忍者:忍者喜歡鑽研數字、優化系統、研讀理財博客、權衡各種投資、搜尋免費航班和酒店。可細分爲節約達人和存錢超人,前者喜歡討價還價、收集優惠券、找免費的機會,以最划算的方式做交易,後者會想盡一切辦法讓這個月的存款餘額超過上個月。

極簡主義者:這些人是梭羅的追隨者,把體驗看得重於物品。他們把物品減少到最低限度,以便最大限度地提升物質以外的更貴重的東西,如心智、心靈等。

自給自足者:錢不是關鍵,在物質世界裏漫遊是全部樂趣所在。蓋房子、種地、修修補補、做手工、烹飪、園藝、設計、創造、繪畫或發明。與極簡主義者不同的是,自給自足者的創意過程會製造出垃圾。他們是自覺的唯物主義者——最大限度地利用點點滴滴的生命。

不必認同其中任何一類,你只要發自內心地想要徹底改變與金錢的關係,以便克服惰性、不斷向前。

人們走向財務自由的速度各不相同,

“烏龜”會緩慢、穩定、有條不紊地擺脫債務,適度支出,積累儲蓄,有把握在某個適當的中年年齡能夠退休。

“兔子”往往像喬一樣把實現財務自由的年齡目標定在30歲。最後期限具有激勵作用,就好比終點線前的衝刺。在他們看來,存錢越多就能越早獲得自由,他們會設定一個存款比例,按時從工資中提取儲存,並逐步調高比例。

總之,無論你是哪種類型,關鍵是起步,並且要一直往前走。

四個財務思維

1.財商是指能夠客觀看待金錢。一個看得見的成果是還清債務並在銀行存有至少6個月的基本生活費。

2.財務誠信,你要明白擁有多少金錢和物質能算“足夠”

3.財務自由,遠不只是擁有穩定可靠的收入,還包括摒棄錯誤的財務觀念,不被債務束縛。擺脫了金錢對你的控制

4.財務依存,把更多的時間投入讓生活真正富有意義的事情當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