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的微笑


柬埔寨回來,整理照片時,覺得應該寫幾個字,但不知從何落筆。

那些湖邊、村莊、白衣,都是揮之不去的畫面。是的,它給人的感覺就是強烈的畫面感。




對於柬埔寨一直心生嚮往。這個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地方因吳哥窟在我心中非常神祕。整理行李時將好友贈送的一條紅色紗裙收進行李箱,平時總覺得這裙子過於隆重,沒有適合的場合穿,此行是爲追憶失落的文明,覺得隆重也是妥當而應當的。然後糾結的是帶不帶單反的問題,看了些攻略,說柬埔寨治安不好,飛車黨多,特別是首都金邊,常有搶奪事件發生。猶豫一番後,覺得行程甚遠,還是不甘心不帶些影像回來,遂清存記憶卡,充電,做出發前的準備。

最後,在行李箱內放入朋友贈送的《柬埔寨和吳哥寺》一書,大寶石出版社編著的,放在書櫃裏好些年了,覺得文字太小,版式也比較緊仄,沒怎麼好生看,這次就萬里路和卷書一起吧,正好可以打發較長的候機和飛行時光。

飛機上同座的有個在貴陽讀大學的柬埔寨女孩,眼睛和睫毛很漂亮。一直在快樂的聽歌和自拍。

飛機三小時,一個小時的時差在飛行中自動形成。到達暹粒機場時,居然在路上看見一隻小小蛤蟆,生態真是好得可以。看見洗手間的標誌,啞然失笑,好有特色,很肥碩的感覺。


入住的聖卡萊酒店是當地的五星酒店,房間是兩層別墅,浴室很寬敞,還帶有觀景露臺。服務很好,有車送到房間門口。看見一隻蚊子在房間“展翅飛翔”,不知道如何和服務生說,就畫了張尖嘴蚊的簡筆畫,服務生一看就明白了,拿了支噴霧劑過來一陣狂噴。同屋的雙怡看了開心得不得了,也學着畫了一隻。


吳哥古蹟是吳哥時期城市和建築遺蹟的總稱,它起源於公元6世紀的真臘王國,消失於公元15世紀的吳哥王朝,近千年的存在留下了數量驚人的各種寺廟、宮殿、陵墓和城市工程設施,是東南亞古代文明的代表,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於1992年成爲世界遺產。吳哥窟原VrahVishnulok,意思爲“毗溼奴的神殿”。車慢慢行近,隨着導遊的介紹,這個偉大的奇蹟出現在眼前。 要路過護城河上一段軟軟白白的橡膠橋,才能走進這個壯觀的宗教建築,橋很舒服,白色橡膠給人一種潔淨的感覺。路的兩旁,各有一座藏經閣。藏經閣也是古高棉王國的國家圖書館。以前的經文是抄在樹葉上的,所以沒有留存下來。想起日常所臨碑貼,感慨我泱泱大國經歷千秋萬古的墨跡真筆至今仍流傳益廣。吳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築藝術的高峯,它結合了高棉寺廟建築學的兩個基本的佈局:祭壇和迴廊。祭壇由三層長方形有迴廊環繞須彌臺組成,一層比一層高,象徵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須彌山。國內的國慶期間,正逢柬埔寨的亡人節,不時看見有人用蓮花、香燭、椰青等祭拜祖先。很獨特的是當地人用來祈福的蓮花,很用心的把四周的花瓣都折起來,詫異爲何如此,導遊解釋說,這象徵着——羣峯圍繞主峯塔。

瞬間醍醐灌頂,感覺根植於當地人的內心的無數信、望、愛,均通過這充滿儀式感的摺疊中表達出來。在祭壇頂部矗立着按五點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寶塔,象徵須彌山的五座山峯。寺廟外圍環繞一道護城河,象徵環繞須彌山的鹹海。吳哥窟佈局富有節奏,十分勻稱,有鏡像對稱和旋轉對稱兩種形式。


吳哥窟建築達到了世界建築藝術上的高潮。當時建造的吳哥廟,不僅本身規模宏大無比,而且所有的牆壁都刻有精美的浮雕,每個平臺的周圍都有面向四方的長廊,連接着神殿、角塔和階梯,即使長廊的牆上也全都刻有描述古代印度神話故事的浮雕。也許因爲是貴陽直飛航班的原因,到處都能聽見貴陽話。也看見不少紅裙翻飛,感覺這樣一個地方被當成了秀場,自覺乏味得很。再看看合影時自己的照片,這條紅裙的感覺就象女高音歌唱家,隆重得有點搞笑。默默收進行李箱,換上舒適的棉裙,整個人也放鬆下來。



下午去的大吳哥,當車在森林莽藤中穿行時,兩旁那些坍塌、崩裂、損毀的建築給人無盡的蒼涼感,曾經不捨晝夜堆砌的一塊塊石料,歷經歲月,當年那宏大壯觀的建築分崩離析,枝蔓纏繞。就在這樣的嘆息和震撼中,近距離的接觸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世界文化遺產。



巴戎廟是由一組共49座小寶塔圍繞中央尖塔構成的建築羣,這些塔在佛語裏又被稱做浮屠,每一座塔的四面都雕刻着巨大的佛面,也正因爲如此,這些塔又被稱作佛面塔,上面的佛被稱爲四面佛。數座巨型的四面佛像高聳入雲,每一張臉都微笑着俯瞰四周。四面佛的四個面分別代表了慈、悲、喜、舍四種無量之心,其中喜悲皆不形於色,表情安詳,卻各不相同,略帶微笑的面孔中透出幾分神祕,給人們留下無限遐想。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都流動着深杳無言的微笑,彷彿經過歲月的侵蝕獲得了令人語缺的力量。


那些彌散在空中的微笑成爲更久遠的存在,佑護着這片土地上的人們。

隨後去的塔布蘢寺,就是電影《古墓麗影》中那個神祕的寺廟。破敗的迷宮似的整座寺廟已被當地人稱之爲蛇樹的卡波克樹根莖盤結纏繞。走過青灰色的古代石刻和破舊的石板臺階,看見有個當地老人坐在香火旁,忍不住停下步伐,雙手合十給老人打招呼,她和善的微笑,給我左手繫了條紅黃色的毛線手帶,一邊系,一邊念着一段經文,我只聽懂了“哈利哈拉”幾個字。放了張柬幣在她身邊的銀盤裏,定格了這張她的手的特寫。

從樹和塔幻滅糾結的場景走出,去了巴肯山。

巴肯山只有67米高,算不上雄偉,古吳哥人崇拜山,將最神聖的建築建在山上,山頂上的巴肯廟雖然已破敗,但是它是高棉王朝移都吳哥建造的第一個寺廟。整個大吳哥小吳哥,就是以巴肯山爲中心環繞建設的。車停在停車場,導遊說有50分鐘時間,大家可以自由選擇是上山還是休息。我沿着環繞的小道慢慢攀爬,只爲一睹遐邇所聞的巴肯山落日。這時候上山的人已不多,但步步爲營從狹窄和陡峭的階級攀上廟宇頂是難免的,爲將人數限制在300人以內,階梯入口處有工作人員發放卡片以便統計。廟宇經過歲月的洗禮,已不見昔日的風采,但廟宇頂部的平臺可從高處遠眺吳哥窟,這兒是看日落的寶地之一,不少遊客或坐或站,找一個角落靜靜等候,天邊只有一抹淡淡的晚霞,隨後大雨突如其來地澆下來。遊客表現各不相同,有的泰然自若地撐開傘,有的忙不迭地下山避雨。一對小情侶裏的女生嘆口氣說:留點遺憾吧。淋着雨下山,心裏面一直有一個喜歡看日落的小王子。是否看日落就能給人帶來好心情呢?

行程安排了柬埔寨村莊,可以看見原汁原味的民風民俗,可以看見柬埔寨高棉族的生活方式,還可以遊覽到高棉族的村莊佛教文化、漂亮的佛寺以及他們聞名於世的手工文化。

在金邊時,因爲誤解導遊的意思,以爲要在皇宮門口晃悠一個半小時,所以走到湖邊去拍照。和大隊伍失散後索性懶得進皇宮了,獨自坐突突車遊市場,看市井百態。因爲想過,這片神祕的土地,我還會再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