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偶爾出現的偏差值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我把這稱之爲生活的偏差值。

我沒有談過很多戀愛,我只是寫了很多字,也許我把能談戀愛的時間都交給了自己,沒能說出口的話都寫在了故事裏。可沒有一篇故事是真的,也沒有一篇故事是有關我,但故事要美,必須藏着真話。

寫故事的時候需要素材,除了讀書、觀察還有去採訪,在線上聽一些正無聊的人講他們的故事,我只是個傾聽者,然後透過他們的講述儘可能去感同身受,然後將情感交予,一點點雜糅,一字一句的敲打,就變成了此後,一篇又一篇的故事。

我的圈子是有限的,我身邊人的認知也是有限的,聽多了,寫多了,陷入死循環,視角打不開,總覺得閉塞,於是,我停止了,不再寫故事也不再主動採訪聽故事。

我開始觀內,寫自己。

我是個太簡單的人了,就如井底之蛙。按部就班的學習,按部就班的工作,從未有過偏差,一直隨着洪流一步一步艱難的跋涉在其中。

讀書對我的意義便在於,我沒能親眼見到並行走到的世界,透過別人的文字,讓我得到了另一種抵達。

最孤獨是月份裏,一個月讀完15本書,並不間斷每三日一篇文案稿的撰寫,那是大四的尾巴尖,我唯一清閒的時候。

經歷過大三大四階段的都懂,最清閒也最迷茫,好像全世界的大門都朝自己打開,什麼都想拼命抓,卻又不知道自己能拼命抓住什麼。

我所學的專業是漢語言文學,我身邊的同學在起早貪黑的考研、考公、考編,每一個人都像陀螺式的按部就班尋着自己的節奏飛快地前進着。現在回想起來,我最後悔的事情就是在那時沒有賭,沒有在17年的時候再賭一把,考研。

但現在我家裏人覺得,我目前的狀況已經是他們所滿意的了,人生不管怎麼選,都是會後悔的吧,只要做出選擇,就一定有那麼一刻,你曾後悔過。

我太愛哭了,尤其是遇到挫折和問題的時候,我媽現在還在拿這事兒來笑我,高考那時,哭了一場又一場,喊了一遍又一遍的放棄,但還是哭着咬着牙堅持下來走到今天。

所以,文字與書本對我來說,並非愛好,是救贖。

很多情緒需要盛放需要宣泄的出口,不夠堅定的內心需要力量的支撐,書本於我便是如此。感情受挫的時候,會去跑步,一圈又一圈反覆咀嚼着失落與痛苦,汗水蒸發,內心是暢快的,仿似那些不安也隨着汗水被成功代謝到體外蒸發掉。

我只記得2017-2018年寫下那些故事是很痛苦的,只有得到認可時才能收穫短暫的小小的暗自歡喜,但快樂是短暫的,苦痛感是最爲迂迴綿長的,2021年再回望走過的歲月記錄,多了些許欣然,會勾起許多回憶,也慶幸曾經記錄過,讓那時的至暗時刻,終於迎見了曙光。

記錄,是有關生活的儀式感。

2019剛參加工作,2020年在逐漸適應工作,這兩年是我最迷失的兩年,不閱讀、不思考、如行屍走肉般服從安排,被周遭的環境所影響,所以兩年來,我只有工作,沒有興趣沒有愛好,我不知道每天都在忙什麼,我只知道每天都很累,做什麼都沒心思。

2021年三月份是爆發的節點,我也把它稱之爲我人生中又一偏差值。

多了2cm的傷疤,置之死地而後生。

我逐漸地開始想念這些文字,我重新下回了簡書,無聊的時候會一篇篇翻看,像第三者般旁觀過往的一切,既開心又難過。

可我距離文字已經兩年未曾動筆了,生疏了,甚至兩年間,我都無法安靜的敲打出一篇成形的日記,心碎如無。

要感謝骨折,讓我的工作停滯了。

時間剛開始慢下來的時候我很無聊,我看了很多電視劇,那時候爲了緩解疼痛感,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躺在沙發上,從早看到晚。再後來,發現看電視也無聊,它讓我獲得短暫的滿足感,卻讓我的內心陷入巨大的空洞與恐慌之中。

我開始讀書,把暑假未能讀完的書重新讀完,並開始做摘錄,硬着頭皮去讀九百多頁的《卡拉馬佐夫兄弟》,逼着自己讀不想讀的書,懶得讀的書,反而得到了最大的收穫。

我混亂的、破碎的、飄忽的心思慢慢的定下來,才能夠緩緩敲出這一行一行不費力便能寫出的句子。

昨晚很開心,17-18年寫的故事都與平臺簽約了,沒有錢,就是這份遲來的認可讓我開心了那麼十分鐘。我這個人對快樂的感知力有限,快樂激動只是一瞬間的事情,而痛苦的餘味則會讓我反覆咀嚼自我折磨。

時隔兩年,我不再是涉世未深處於象牙塔下溫室裏的大學生,所以,我理應開啓新的征程,關注更大更廣闊的世界。

雖然我嘴上說着自由,但仍在想有朝一日考回家裏工作,一方面要自由不想被束縛,一方面又逃不開現實的牢籠,怎麼看待眼前的生活,纔是決定我們的關鍵。

正因如此,我更喜歡生活偶爾出現的偏差值。

不必時時在軌道,但哪條路都會指向終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