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的点评(四十二)

【点评文章】少年迟暮

【文章作者】铿_a07e

【文章来源】伯乐推文

某个燥热的午后,不知谁家的婴儿一直在啼哭,哭声高亢,像树上的知了。

哭声让人心一揪一揪:婴儿的妈爸干啥去了?没有亲人安抚吗?这个小生命谁去爱护?

当时我还是少年,竟在婴儿的哭声里忧虑起来:茫茫的将来会怎样?鼻子一酸,就流下了泪水。

以上是我阅读《少年迟暮》后的一点联想。

少年迟暮,一看题目就有沉沉的感觉,是指人已到了青年时期吧?

时代不同了,那么,现在的青年人所思、所想、所忧,又是什么呢?

在文里,有只喵咪名叫饭团,是某个女人强塞给“我”的;因无法拒绝,我只能和饭团一起过着平静的日子。

后来,生活来了暴风雨,失落又失业的“我”,还能护好饭团?饭团以后怎样了?

来阅读原文吧,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少年迟暮》属于意识流小说,在时间的顺序逻辑上,是跟随“我”的心理活动而定的。

如文章开始的几段,这一点特别明显:

作者刚描写了,朋友老陈“这顿饭我请”的情况,紧接着起笔就是“三个小时后”,之后在下一段就到了“时隔三年,四月的午后……”。

阅读《少年迟暮》的读者,会很容易发现:文章里有大量的心理描写。

如:“我是完全不想去,三年来身体状况每日愈下,尿酸更是高得不行,喝了肯定要痛风,而且三年不见就约见面,很难不往借钱方面想。”

“中学的百日宣誓,无所事事的五一劳动节假期,这是逝去四月留在脑中的回忆。

“偶尔看着饭团,会不自觉地产生恍惚之感。如果我足够幸运,能够有一名恋人,大概也像饭团一样,一声不吭地蹲在客厅的一个角落,悄无声息地互相感受对方的气息。”

“我想我们之间的友谊应该接近尾声。这没有什么,毕竟已经在这个世界经历了接近三十年的岁月,总要送走一些东西,希望他一切安好。认识他的时候还是初中一年级,几乎是十五年前了,二十岁以后,人生仿佛就开启了二倍速,可以变化的东西越来越少,能够留下的东西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

“我想我们之间的友谊应该接近尾声。这没有什么,毕竟已经在这个世界经历了接近三十年的岁月,总要送走一些东西,希望他一切安好。认识他的时候还是初中一年级,几乎是十五年前了,二十岁以后,人生仿佛就开启了二倍速,可以变化的东西越来越少,能够留下的东西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

……

这又体现出意识流小说的另一特点:注重表现人物的意识。

当然,意识流小说会带给读者心灵上的冲击。

此文用第一人称“我”,增加了读者的代入感;让读者与“我”同忧虑、同惆怅、同开解;一起咀嚼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感受当代青年人的真实的生活。

如:表面风光的老陈,还是要和出轨的女朋友结婚;而“我”在被逼婚相亲里遇到了一些女性;宠物之离开;突入而来的暴风雨;临时工的“我”被裁员等等。

体现了失业、大龄却未婚、似乎看不到前方的目标……压抑、不安和无奈等等;如此让原应明艳动人、三十而立的青年,变成了一事无成迟暮的少年。

文章里有暗指,也耐人寻味。

如:暴风雨中,跑了的要自由衣服,衣服象征什么?

如:那只仅被忽略一天的猫咪饭团,那般轻易地死了。光能做到供给吃喝,满足物质需求,却缺失了亲情陪伴,缺乏真正的关爱呵护……这些,你又能联想到什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