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自己的越是大家的

记得上学那会儿,有一句话印象很深刻:艺术无国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大概说的是,越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越能为世界艺术的多样性提供研究价值。

虽然说不出那地方好,当时就感觉这句话好高级。民族艺术越是发挥出自己的特色,越能冲破地域的限制,为全人类文化艺术做出贡献。妙!

1、做自己还是迎合他人

我相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思考:我是该迎合大众还是应该保持自我本色。在我看来这不是一道二选一的题,而是一道开放题。

拿写作来说,我们是应该写出自己的东西,还是应该为了迎合他人写出对别人有用的东西。

从开始写作到现在有近两年的时间,我发现文字必须先忠于自己,才能更好服务于他人。

也就是说,文字必须能清楚准确的传递出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想法,才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启发。越是想要服务他人,越需要打磨自己的想法。

其实,这个说法类似:“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在一个组织或者陌生的环境,我们往往会过度关注他人,从而忽略自己内在的声音。慢慢的就会失去自我,越来越处于被动的位置。

当我们正费劲心思的思考如何迎合他人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回归自我,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向前探索。慢慢就会发现,我们越是在表达自己,越是能带给更多的人启发。

2、没有‘我’,也就没有‘我们’

单独的一粒沙子,成为不了沙漠;但没有这一粒沙子,沙漠的概念也就不存在。同样,没有’我‘这个概念,’我们‘也就不存在。

当’我‘的思路不清晰,价值观不稳定,你是区分不了’我们‘的,更不要说为某个集体发声。

作为独立的个体,我们应该如何为国家,集体,组织,或者家族做贡献呢?

很简单,就是健健康康的好好生活,要把自己活好。如果有精力了,有实力了,有资源了,再帮助更多的人。其实,也只有当自己有实力的时候,也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说的彻底一些,如果自己天天喊着要帮助他人,为集体做贡献,而不努力提升自己,就是耍流氓。你本该可以帮助更多人,可是由于自己没有努力,只能帮助极少的人。

只有’我‘鲜活起来,’我们‘才会更有生命力。

3、讨好型人格的觉醒

我属于偏讨好型人格,当我发现我不可能讨好所有人,总有讨厌我的人时,这让我特别痛苦。我符合着身边亲人朋友,努力做他们眼中的好孩子,好朋友。

的确,我维护了一个好人的标签,但带给我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我失去了思考判断的能力。

我习惯了忽略自己的想法,符合讨好他人,然而对于我自己,我却如此陌生。于是,我开始一点一点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是一个人开始做自己的开始,也是讨好型人格觉醒的开始。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极其艰难的过程,试想如果一只一直忠于主人的狗,突然觉醒想做一匹狼,离开它熟悉的领域,独自在荒野生存,这其中的蜕变可想而知。

改变是痛苦的,不改变更加痛苦。两者都有代价,但不改变的代价更大。

4、做自己的同时也要听祖母的话

做自己容易走极端,认为只有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家人的劝告,往往抛诸脑后。在外面碰的头破血流以后,才想起祖母话中的智慧。

还好,我们还有试错的成本。还有大把的时间提升我们的认知,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听祖母的话,跟做自己并不冲突,反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途径。

提出自己的想法,锤炼自己的思考,持续的精进,自己才慢慢的好起来。自己好起来,周围的世界才会明朗起来。

当自卑的时候,不自信的时候,多关注内在的自己,勇于表达真实的自己,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能收获到意外的惊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