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自己的越是大家的

記得上學那會兒,有一句話印象很深刻:藝術無國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大概說的是,越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越能爲世界藝術的多樣性提供研究價值。

雖然說不出那地方好,當時就感覺這句話好高級。民族藝術越是發揮出自己的特色,越能衝破地域的限制,爲全人類文化藝術做出貢獻。妙!

1、做自己還是迎合他人

我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的思考:我是該迎合大衆還是應該保持自我本色。在我看來這不是一道二選一的題,而是一道開放題。

拿寫作來說,我們是應該寫出自己的東西,還是應該爲了迎合他人寫出對別人有用的東西。

從開始寫作到現在有近兩年的時間,我發現文字必須先忠於自己,才能更好服務於他人。

也就是說,文字必須能清楚準確的傳遞出自己的內心真實的想法,才能給更多的人帶來啓發。越是想要服務他人,越需要打磨自己的想法。

其實,這個說法類似:“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在一個組織或者陌生的環境,我們往往會過度關注他人,從而忽略自己內在的聲音。慢慢的就會失去自我,越來越處於被動的位置。

當我們正費勁心思的思考如何迎合他人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迴歸自我,從自己的需求出發,向前探索。慢慢就會發現,我們越是在表達自己,越是能帶給更多的人啓發。

2、沒有‘我’,也就沒有‘我們’

單獨的一粒沙子,成爲不了沙漠;但沒有這一粒沙子,沙漠的概念也就不存在。同樣,沒有’我‘這個概念,’我們‘也就不存在。

當’我‘的思路不清晰,價值觀不穩定,你是區分不了’我們‘的,更不要說爲某個集體發聲。

作爲獨立的個體,我們應該如何爲國家,集體,組織,或者家族做貢獻呢?

很簡單,就是健健康康的好好生活,要把自己活好。如果有精力了,有實力了,有資源了,再幫助更多的人。其實,也只有當自己有實力的時候,也才能幫助更多的人。

說的徹底一些,如果自己天天喊着要幫助他人,爲集體做貢獻,而不努力提升自己,就是耍流氓。你本該可以幫助更多人,可是由於自己沒有努力,只能幫助極少的人。

只有’我‘鮮活起來,’我們‘纔會更有生命力。

3、討好型人格的覺醒

我屬於偏討好型人格,當我發現我不可能討好所有人,總有討厭我的人時,這讓我特別痛苦。我符合着身邊親人朋友,努力做他們眼中的好孩子,好朋友。

的確,我維護了一個好人的標籤,但帶給我的代價也是巨大的。我失去了思考判斷的能力。

我習慣了忽略自己的想法,符合討好他人,然而對於我自己,我卻如此陌生。於是,我開始一點一點的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

獨立思考是一個人開始做自己的開始,也是討好型人格覺醒的開始。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極其艱難的過程,試想如果一隻一直忠於主人的狗,突然覺醒想做一匹狼,離開它熟悉的領域,獨自在荒野生存,這其中的蛻變可想而知。

改變是痛苦的,不改變更加痛苦。兩者都有代價,但不改變的代價更大。

4、做自己的同時也要聽祖母的話

做自己容易走極端,認爲只有自己的纔是最好的。家人的勸告,往往拋諸腦後。在外面碰的頭破血流以後,纔想起祖母話中的智慧。

還好,我們還有試錯的成本。還有大把的時間提升我們的認知,鍛鍊獨立思考的能力。

聽祖母的話,跟做自己並不衝突,反而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考的途徑。

提出自己的想法,錘鍊自己的思考,持續的精進,自己才慢慢的好起來。自己好起來,周圍的世界纔會明朗起來。

當自卑的時候,不自信的時候,多關注內在的自己,勇於表達真實的自己,越是在這個時候,我們越能收穫到意外的驚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