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人際交往中敏感度的重要性

有的人能體察到細微的東西,而有的人不能。

一個人如果在人際交往中缺乏敏感度的最直觀體現,就是做事沒有分寸,說話不知輕重,無法理解別人的暗示,甚至你講個高級點的笑話他都聽不懂。

在《未來簡史》這本書中,赫拉利提出一個公式:知識=體驗×敏感度

赫拉利說在這個沒有宗教信仰的現代,想要尋找人生的意義,就得有體驗和敏感度。赫拉利說敏感度的意思就是你要從經歷中獲得體驗,用體驗改造自己。你通過不斷地體驗能對世界產生更深的理解,最終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敏感度,就是人文主義者的自我修養。

敏感度是可以學的。

如果你做錯了一件事,體會到嚴重後果之後,能做自我總結,那麼下次再碰到類似的事,你就會特別敏感,做事就會有分寸了。

這裏就需要我們“刻意練習”。

敏感度過高是不是好事?

也不是。

有些人就是特別敏感,別人隨便一句話,他還以爲是什麼暗示,別人隨便開個玩笑,他可能會生氣。我覺得有些信息最好忽略,沒必要過度解讀

提升敏感度的同時還必須學習另一項技能,忽略

看到但是假裝沒看到,這是被動的忽略。根本不往那個方面看,這是主動的忽略。想要有這樣的忽略水平,就必須得知道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我們應該只在重要的事情上保持敏感度,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放鬆敏感度。

那到底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呢?

琢磨事兒,琢磨思想,纔是用到了高級的地方。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的夫人艾莉諾·羅斯福有句名言:“偉大的頭腦談論想法,中等的頭腦談論事件,弱小的頭腦談論人。

有個著名的故事說,西漢丞相丙吉去地方視察遇到有人街頭鬥毆,他視而不見,又見到一頭牛似乎病了,卻很仔細地去查看牛的病情。

下屬就問他爲什麼不管鬥毆這樣的大事,反而關心牛生病了這樣的小事。

丞相說,鬥毆是地方官的事兒,“宰相不親小事”,但如果牛生病了就說明可能今年氣候異常,這纔是大事。

想要獲得這樣的功夫就得多積累實踐經驗、多讀書、多瞭解這個世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