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人际交往中敏感度的重要性

有的人能体察到细微的东西,而有的人不能。

一个人如果在人际交往中缺乏敏感度的最直观体现,就是做事没有分寸,说话不知轻重,无法理解别人的暗示,甚至你讲个高级点的笑话他都听不懂。

在《未来简史》这本书中,赫拉利提出一个公式:知识=体验×敏感度

赫拉利说在这个没有宗教信仰的现代,想要寻找人生的意义,就得有体验和敏感度。赫拉利说敏感度的意思就是你要从经历中获得体验,用体验改造自己。你通过不断地体验能对世界产生更深的理解,最终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敏感度,就是人文主义者的自我修养。

敏感度是可以学的。

如果你做错了一件事,体会到严重后果之后,能做自我总结,那么下次再碰到类似的事,你就会特别敏感,做事就会有分寸了。

这里就需要我们“刻意练习”。

敏感度过高是不是好事?

也不是。

有些人就是特别敏感,别人随便一句话,他还以为是什么暗示,别人随便开个玩笑,他可能会生气。我觉得有些信息最好忽略,没必要过度解读

提升敏感度的同时还必须学习另一项技能,忽略

看到但是假装没看到,这是被动的忽略。根本不往那个方面看,这是主动的忽略。想要有这样的忽略水平,就必须得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我们应该只在重要的事情上保持敏感度,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放松敏感度。

那到底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呢?

琢磨事儿,琢磨思想,才是用到了高级的地方。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夫人艾莉诺·罗斯福有句名言:“伟大的头脑谈论想法,中等的头脑谈论事件,弱小的头脑谈论人。

有个著名的故事说,西汉丞相丙吉去地方视察遇到有人街头斗殴,他视而不见,又见到一头牛似乎病了,却很仔细地去查看牛的病情。

下属就问他为什么不管斗殴这样的大事,反而关心牛生病了这样的小事。

丞相说,斗殴是地方官的事儿,“宰相不亲小事”,但如果牛生病了就说明可能今年气候异常,这才是大事。

想要获得这样的功夫就得多积累实践经验、多读书、多了解这个世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