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九、姐姐、阿姨、奶奶,該怎麼稱呼女人

  女人的年齡是個謎,對女人的稱呼也是個謎,解謎錯了,後果嚴重。

  鄰居小丹妹妹26歲,正巧和她坐同一趟公交車,到了小區門口的小賣部,她三步並做兩步去買了瓶冰水,擰開就一氣兒猛灌。

  “天熱,喝冰水痛快,可得等歇涼了些,慢慢喝,你這樣對身體不好。”我善意嘮叨着。

  “氣死我了,先消消火!”她眼裏的怒氣很明顯,“你沒聽到嗎?下車的時候一個男的問路,他叫我‘大姐’!他那樣子快四十了吧?居然叫我‘大姐’!我看起來有那麼老嗎?”

  “啊?沒注意到。剛下車的時候正接電話呢。可能他是問我呢,不是喊你……”

  “你也沒有他老啊!他是以爲他有多年輕?這些男的太不會說話了……”

  進小區,剛到單元樓門口,以爲可以不聽小丹的控訴了,誰知遇上萍妹帶着兒子剛回來,聽到小丹說的話,她們很有共鳴,一同控訴起來。

  因爲小區是郊區的回遷安置小區,條件雖然不好,可多數鄰居是老鄰居,更有人情味。

  我只能聽她們把關於別人亂稱呼的控訴聽完,萍妹憤憤地對小丹講:“你這‘大姐’也算是稱姐吧,再說有些地方對年輕女的都尊稱‘大姐’。我是遭一個男人叫‘阿姨’,那傢伙鬍子拉碴,看着要50歲了,我才34歲,他還好意思叫我‘阿姨’!沒有哪個地方‘阿姨’是尊稱吧?”

  “說不定那人長得太着急,實際才17歲呢?”小丹笑得有點幸災樂禍的意思。

  聽她們談了一會兒,我插不上話,無聊地東張西望,瞥到樓上的羅姐走過來,很熱情地打招呼,萍妹、小丹也打招呼,萍妹的兒子小胖也跟着打招呼。

  “羅奶奶好!”小胖脆生生的聲音響起。

  羅姐的臉“唰”地變白,然後微微擡起頭,朝着我們冷哼一聲,緊閉着嘴脣上了樓。

  萍妹知道兒子喊錯稱呼了,教他下次喊“羅姨”,又給我們解釋:“你們後搬來的不知道,羅姐一直沒結婚,快48歲了還是大姑娘呢,很忌諱人家把她喊老了。”

  到了晚上,聽樓下吵吵嚷嚷,到陽臺去看。

  社區幾個工作人員正苦口婆心地勸王阿姨,“你們年紀大了,還忍點脾氣,總是鬧家庭矛盾不好。”

  “我還要怎麼忍?我們年輕人忍讓她,事事都照顧她,還是要挑毛病,這咋過得好?”

  王阿姨很委屈地訴說着,她一把鼻涕一把淚,我有點想笑,不是沒同情心哈,是“年輕人”這個詞她提了好幾次,她快68歲了,還幾次說“我們年輕人如何如何”……

  後來,社區工作人員又都說“慢點、慢點,老人家慢點走”,我一看是李婆婆來了。

  李婆婆不肯慢點,大步走到王阿姨面前說:“我不要你給我煮飯,你們年輕人喫的我喫不慣!快點再修個小廚房,我自己煮!”

  我明白王阿姨自稱“年輕人”的原因了,李婆婆是她公婆,快92歲了,在她面前,王阿姨不是年輕人是什麼?

  社區工作人員勸導,多做一個菜就是,房子要再改造個小廚房出來很麻煩,讓李婆婆一個高齡老人自己煮飯也不安全。

  李婆婆不肯聽,又伸胳膊又伸腿證明自己的自理能力。

  小李姑娘,一個才工作不久的社區工作人員,她

  溫柔地說:“李婆婆,王奶奶孝敬你幾十年,這樣的兒媳現在不多了哦,請你還是多體諒她……”

  李婆婆聽得生氣,大聲說:“你喊的啥子亂輩份?喊我兒媳婦‘王奶奶’,又喊我‘李婆婆’,我和她同輩了呀!我認得到你,那你曉不曉得你太爺爺都要喊我一聲‘姐姐’?你自己說你該喊我啥?”

  我們這裏長壽老人很多,住戶同姓屬於同一個家族的也多,一些遠親要捋清輩份關係不容易,剛從大學畢業的小李更沒研究過這些,於是爲了稱呼爭論很久。

  嗯,總結一下,70歲之前的女人統稱“姐”爲好,“小姐姐、姐姐、姐、大姐”;70歲之後的女人可能要講輩份之類,統稱“老人家、老前輩、老祖宗、老太君”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