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機決斷是怎麼回事?

問:我們都在被思維慣性影響甚至束縛,那怎麼才能訓練成一個好的決策者呢?

答:這個問題很不錯,其實已經說到了關鍵,如果不在現有的思維繫統上下功夫,是不會臨機而斷、做出改變人生的決定的。

那咱們抽絲剝繭,請你回想一下自己平時的表現,當別人徵詢你意見的時候,你習慣說隨便嗎?尤其是類似每天都有的小事,比如喫什麼、去哪喫。

你是自己做決定舒服還是跟隨別人自在?

你習慣動腦嗎?

諸如此類的生活點滴。

如果你已經作出回答,那麼我再最後一個問題:你願意把自己的生活交給別人來決定嗎? 

我想你會毫不猶豫的說:當然不願意了,甚至覺得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種冒犯。

然而,如果你習慣說“隨便”就是在讓渡自己的權利,哪怕是點菜、去哪兒玩這種小事。

因爲天賦、成長背景各不相同,有的人掌控感強,有的人習慣跟隨,事實上絕大多數人是習慣不動腦盲從的,受情感情緒支配,相信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東西,沒有獨立的批判式思維,也不會從深層思考。看看我們的網絡,每天都會上演的輿論引導,不就是因爲大衆都會相信故事性的謠言麼?!

再往更深一層思考,讓渡人生權利已經不是主觀上願不願意的問題了,科技的觸角已經深入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我們每天的生活從睜眼開始到閉眼入睡,就習慣託付給由科技構建的現代產業網絡,而一線城市的發展速度和精英聚集、還有客觀壓力和高強節奏讓這種趨勢愈發明顯,衣食住行用、教育、文娛,有幾個是我們能自主決定的?

我們典型一天是這樣的,被手機鬧鈴叫醒,然後先刷一遍微信看信息以及友圈,播放音樂或者音頻去衛生間洗漱,有的喫早餐有的不喫,去工作的路上用手機支付,看視頻、聽歌、玩遊戲、看抖音、頭條之類的APP,工作也是通過電郵、或者微信完成,中午叫外賣,晚上回家重複刷手機,到家繼續點外賣,睡覺閉眼前看的一定還是手機。

在手機上處理這一切事務的時候,我們必須相信構建這個社會網絡的交易方,相信他們的營銷、信譽以及其他人的評價,默認每一單交易都應該符合自己的要求,我們離不開手機,是因爲已經離不開手機這個連接世界的入口。

當然這世上不存在百分百滿足要求這回事,所以自然就會有無數槽點,不過最後下單時的“確定”是自己按的,我們爲了方便只能相信信用體系和別人給的評價。

從最開始選擇服務上門的方便就相當於把自己的決定權交了出去,而吐槽是藉助後來消費者不會光顧的博弈來爭取消自己的權益,所以不可否認的是:網絡、科技飛速發展,能有如此速度,勢必是因爲紅利遠比槽點多無數倍,這就決定了絕大多數人是樂在其中的,有的乾脆變成了身體的一部分以致於感覺不到它的存在,比如手機,忘了帶啥都不會忘記手機。

再看“是不是願意把人生交給別人”的問題,我們是否還能像最開始那樣斬釘截鐵? 

從大清遭受屈辱、李鴻章“三千年未有之變局”開始,距今也才百年出頭,但已經是天上地下兩個世界;建國距今不足70年,一片廢墟起家到現在穩坐世界第二,誰能想象?

改革開放、尤其是加入世貿以來,國家走向世界,國民視野漸開,已經到了盲目樂觀不會衰退的地步;而僅僅五年前,誰能想象如今手機不離手、一鍵解決衣食住行用的繁華氣象?

中美對抗激烈,世事風起雲湧,不確定性劇增,而任何領域只要錯失入場機會,往往意味着大門關閉,好點的也只能苟延殘喘,艱難度日,大多數是破產夭亡的下場,看看那些各領域的累累白骨。

你口口聲聲不願意自己的生活被別人主宰,可你分明連喫啥都不知道,任何一個八卦信息都能輕易搶走你的注意力,不知道如何努力,忙忙碌碌,看着終日辛苦,卻依然如困獸,你不想被主宰,憑什麼?

你可能會說,日常點菜這種小事當然不需要拿主意了,可能還會覺得不能在小事上浪費腦力,真正的時間精力要花在那些正事、大事上,可連小事都無法決策,又憑什麼相信自己能在大事的重壓下迎難而上呢?

你已經習慣讓渡權力,你的大腦已經不再能承受做決定消耗的能量,甚至已經習慣於最好有被人直接告訴自己怎麼辦纔好。

臨機決斷是需要經年累月練就的系統支持的,決斷這事也是熟練工種,平時有主見、多做思辨訓練,才能在關鍵時候有最精準的應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