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修复关系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早上刚起来,舅妈已经买菜回来了,她说今晚喊了其他舅舅阿姨过来晚上弄烧烤,让我帮忙洗一下菜,腌一腌肉。

我们家已经大半年没搞过烧烤了,上一次也是喊了老妈的几个兄弟姐妹在门口坐着吃着烧烤喝着啤酒聊天。

中午吃完饭,就开始把洗好的菜串一串,码在碟子上。烧烤架子拿出来刷刷干净,等着晚上烤东西。

晚上不做饭了,大家就吃烧烤吃到饱。

聊天聊着聊着,大人们突然聊起自家十几岁青春期的孩子。

舅舅一脸骄傲的说他教育小孩子一教一个准,就是要先狠狠的整治一番,再给点甜头,保证听话的很。

我想起暑假表弟表妹下来时,本来跟我们有说有笑的,舅舅一来他们立马噤声,低着头玩手机。

舅舅一看他们玩手机,立刻黑了脸吼道:“天天就知道玩手机,玩玩玩,很好玩是吗?啊?是不是?”说着说着他又带了笑,挨个问是吗是吗?

表弟表妹低着头不说话,舅舅就去扒拉他们。见他们还是低着头,又怒道:“说话啊,不说等下你的手机我立刻从窗户上丢下去!”

表弟才擡头说:“不要。”然后舅舅就带点得意笑着说:“会怕了?那还敢不敢不应我?”表弟回答:“不敢。”等他走了,表弟表妹似乎被影响了心情,逗他们说话都闷闷不乐的。

现在看看舅舅一脸他教导有方的表情,我突然意识到他是一直认为他跟孩子们之间关系很好,他可以“治”的住孩子们。

我试图辩解,让舅舅明白,一味的整治、强压其实只能当时有用,而那些不为人知的小情绪永远也不会被表露出来。

但舅舅一副:“你知道个屁!你是想说,口服心不服吗?只要他不听话我就把手机摔烂,他认错我再买一个给他!他就很听话,不然就不会认错了。”

我哑然,心里想:如果是我,那等我有经济能力的时候,绝对会离开这样的父母…

还有表妹,她给长辈们的印象是永远乐乐呵呵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

可她因为没买早餐给表弟吃,表弟在微信群里发脾气说以后再也不吃饭。然后被舅舅骂没用、开学不给她交学费时跟我们抱怨为什么只骂她?

小姨说,她就不像你,还会记仇,什么都记的那么清楚。

我的辩解,在他们眼里成了记仇。如果我妈在的话,一定会眼神莫名开始感叹女儿没用。然后跟舅舅说:还是你的好。

舅妈笑哈哈的打圆场,有什么好记仇的,等你妈妈回来让她带你去吃大餐!

小姨也跟着说:哪有孩子一直记父母仇的,父母只有为你们好!

不好意思,修复亲子关系没你们想的那么简单!

导致关系破裂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的其实就是沟通不到位!彼此之间的想法没有传递给对方,或者下意识逃避或忽略问题,导致关系恶劣。想要弥补就像补一块碎掉的镜子,表面糊的再完美,那道缝依旧在。

青春期的时候,我特别敏感自卑,加上校园暴力让我沉默寡言。

没有宣泄口。我迷上了课外书,从同学家借了小说、杂志、读者,一有空就躲在房间里偷偷的看。

有一次,我正看的上瘾,没有注意到我妈偷偷进来了。等我发现时,她手已经伸向我的书,我捂在怀里拼命躲,她一边说:“又不好好学习,老是看这些没用的书!”一边抢,最后抢不着,脱掉拖鞋就把我揍一顿。

我一边哭一边担心借的书被弄烂了不好交代。

等我妈走了之后,没顾上疼,把弄皱的书页复原,然后换个地方继续看。

心里则是愈发不愿意跟我妈说话,无论她跟我说什么我都是嗯嗯哦…而我也不会跟她分享我自己的秘密,更不会向她求助,反正她也不会理解,只是期待自己能够快高长大,那样就可以离开这个家了。

后来一次吃饭借着话头我装作不在意的问她,你记得那次我在房间看书你打我的吗?她瞪着眼睛说哪里?小时候谁没被我打过?眼里明晃晃的写着:我不是,我没有,我冤枉!

我就再也没问过类似的话题。

我不知道她还记不记得,我只记得我记得,永远都记得。

最后是她自己,我想清楚不愿意在跟家里闹别扭于是跟父母坐着好好谈一谈之后,她似乎受到了触动,在微信给我发信息说:

最后悔的一次就是那次打我,她不是因为我看杂书而只是单纯因为心情不好。

她说,对不起。

我回她,没事,都过去了。

大人们以为道了歉这件事就可以翻篇了,确实可以。但当时的那种感觉,已经被刻进生命里,它只会随着时间长的越深却不会消失不见。

哪怕后面关系再怎么亲密,也无法改变曾经的伤痕,它可以愈合但不是不存在。

大人们总把孩子想的太简单,也太小看自己的一举一动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不就是骂了几句嘛?不就是打了几下嘛?我小时候还不是这样过来的?

正因为他们的小时候也是这样,所以受到影响的他们才会把历史重复在我们身上,他们可能也抗议过,觉得父母是不对的。

但现在他们已经忘记了。

我跟我妈的关系仍然处于平衡状态,说不清是好是坏。

她认为我长大了懂事了,但是却不理解父母的辛苦。我认为她改变了很多,但骨子里的某些观念仍在作怪。

她很喜欢说对不起,对不起几个女儿小小年纪没书读,对不起几个孩子没有提供好生活,对不起所有人…因为我不是男孩,如果我是男孩她就不用生那么多。

我回她:你不用说对不起,错就错在我不是个男的,顶不起这个家。

她说,是的。

我曾努力去修复关系,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我把自己的生活分享给他们,可他们不是要一个小棉袄似的女儿,而是一个二十几岁可以独当一面的儿子。

啊,真的很抱歉,我不是。

修复亲子关系,真的没有那么简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