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享樂,享樂,爲何享樂?

[別樣生活,萬卷書萬里路]2021年10月18日,週一,陰,連續1000天閱讀日記第614篇。


上個月,跟娃兒聊起過她做家務的問題時說到了我這個媽媽的人生理想:媽媽想要創起一番事業,需要她的理解和支持。以便能讓媽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事業的追求上。

當時,娃兒是表態了的:以後一定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也多做家務。

但是,這兩天,又發生了一些事情。

上週五(10月14日)的時候,有二十多個校區的教育集團校長電話約我去談教育話題。酒逢知己千杯少,人遇知音言語多。談到我們對教育的遠景,培養出有幸福感滿滿的孩子,一生笑容滿面,有創造力,有獨立的人格,有責任感,有擔當力,有高情商……我竟眼泛淚花,陽校也頗爲動容。三點聊到五點,不盡興,再一起喫飯聊。喫完飯,已是快八點了。纔想起家裏還有一個娃兒獨自在家呢,趕緊由閨蜜送回。

歸家時,已是八點四十多。

週五,雅貝貝是三點鐘放學的。原本以爲放學後,娃兒會主動給我電話的,結果,這沉得住氣的孩子,到了八點才借了鄰居的電話跟我聯繫:媽媽,你去哪兒了呀!什麼時候回來呀?

我忙迴應: 雅,你不用着急,媽媽馬上就到家了。

回家後,娃兒一邊喫着我帶回來的美食,一邊不解的詢問:媽媽,你爲什麼要去和那個校長談教育的事情啊?

我:因爲,就像上次媽媽跟你說過的,媽媽想要創起一番大事業。

娃兒:爲什麼要創造一番大事業呀?什麼纔是大事業呀?

我還來不及想好該怎麼回覆呢,就聽到娃兒跟我說:媽媽,我不希望你做什麼大事業。

我有點喫驚:哦,你能跟媽媽說說這是爲什麼嗎?

雅貝貝:我覺得現在這樣的媽媽就挺好的。

我心頭有點喫驚。原以爲,這個我從小到大帶她讀了幾千本書,最近帶她讀了一年多世界歷史的娃兒,即使不會有凌雲的壯志,沒有滿天下的豪情,至少也不會是說出現在這種話、狹隘的只活在自己世界裏的格局狹小分子啊。

看來,我得好好跟她聊聊。

我:媽媽爲什麼想要創造一番事業,這個可能需要跟你好好聊聊。因爲,這個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

娃兒:好吧,媽媽,那就等我洗完澡以後,我們倆在牀上聊吧。

然而,等娃兒洗完澡來到牀邊,早上跑完十公里的我,生物鐘響了——一般而言,十點一到,早已睜不開眼,呼呼大睡了。

於是,這事兒的溝通就這樣暫且擱下了。

機會突然來臨。

週六,歷史思維課。三個娃兒一起上課。

題目是《貧與富》。講的是羅馬人的生活。羅馬的貴族非常的富有,他們有些人擁有很多的奴隸,有些甚至達到幾萬。時間久了,羅馬的貴族幾乎都不再做事情。他們什麼都是請奴隸來做。後來,開始請野蠻的日耳曼人來做。這時候,他們的農田裏都是日耳曼人,軍隊裏也是,連宮廷大臣大部分也都換成了日耳曼人。

而羅馬人呢?他們只忙着一件事兒,那就是——享樂。

於是,自然而然的,孩子們中有人提問,羅馬人爲什麼只忙着享樂呢?一個人享樂的目的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一提出來,其他兩個孩子面面相覷,冥思苦想,似乎也難以找到答案。就連他們中知識面最廣的騏騏也在那裏歪着頭,嘴裏唸唸有詞:一個人爲什麼要享樂呢?問題唸了可能有十多遍,還是覺得自己一頭霧水迷惑不解的樣子。

我微笑着說:我們一起來試着向書博士尋找答案吧。

於是,我們就在家裏的心理學書堆裏開始尋找。我提醒他們說,人爲什麼要忙着享樂?享樂的目的是什麼?是因爲享樂可以滿足人們的某些需求,對嗎?那,我們的問題似乎可以轉化爲:一個人在生活中究竟有哪些需求需要得到滿足呢?而關於這個問題,美國著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做過深刻的研究。

所以,我們的尋找對象就變成了尋找關於心理學家馬斯洛的書。

找到了。

馬斯洛是這麼論述的:一個人的需求主要是這麼幾類——第1類是生理需求,也就是滿足喫喝拉撒睡等基本需求。往上的第2類是安全的需求。比如說,我們走出去時不要擔心有人來搶劫來拿槍對準自己,不用擔心地上突然裂開,明天不會突然失業,父母不會突然不要我們等等。第3類是社交的需求,也可以稱之爲情感與歸屬的需求。社交需要包括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係等各類情感的需要。當生理上的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滿足後,社交需要就會突顯出來,進而產生激勵作用。在馬斯洛需求層次中,這一層級是與前二層級截然不同的另一層級。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影響一個人的精神狀態,會覺得自己變成獨孤求敗,煢煢孑立,覺得自己被社會被他人拋棄,這種感覺,是很多人自殺的一個最大的根源。而如果這種需求得到滿足,我們就會產生更深的幸福感,自我價值感。所以,作爲一個心理諮詢師,面對有人想自殺,我們做諮詢時一般會從他們的人際關係入手,跟他去理順這個世界還有哪些人和事需要他,從而讓他感覺,自己是被他人需要、是跟他人有深刻情感鏈接的。

第4類,是尊重的需求。尊重的需要可分爲自尊、他尊和權力慾三類,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評價以及尊重別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夠得到完全的滿足,但基本上的滿足就可產生很大的推動力。

第5類,是求知的需求。又稱認知與理解的需要,是指個人對自身和周圍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決疑難問題的需要。比如你們現在在跟殷老師一起上歷史思維課,滿足自己的求知慾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動力吧?

第6類,是審美的需求。人們對於美的需要也是一種基本的需要,比如希望行動的完美,對於事物對稱性、秩序性、閉合性等美的形式的欣賞,對於美的結構和規律性的需要等,都是審美需要的表現方式。

第7類,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在馬斯洛看來,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等級的需要,是一種創造的需要。有自我實現需要的人,往往會竭盡所能,使自己趨於完美,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獲得成就感。馬斯洛認爲,在人自我實現的創造過程中,產生出一種所謂的“高峯體驗”的情感,這個時候的人處於最高、最完美、最和諧的狀態,具有一種欣喜若狂、如醉如癡的感覺。所以,“自我實現”的動機,即一個人發展、擴充和成熟的趨力,它是一個人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各種潛能的趨向。

但是,我又補充道,其實,這種說法還是可以商榷的。以我的研究和理解,以及這麼多年做心理諮詢的經驗,其實,人們不僅僅在於要滿足自我實現,更要滿足“超自我實現”,或者叫做“自我超越需要”。這可以作爲馬斯洛的第8層需求。

“自我超越需要”是指一個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實現需要得到一定滿足,在社會上不僅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職業,而且有所成就之後,能夠超越自己原來的自我、超越原來的定位,擴大原來的格局,更深地、更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能的需要。人除了關注自我以及本職工作以外,還要關注本職工作以爲的其它領域,關注社會、人類,甚至把關注力擴展到整個世界,整個地球的生態,整個茫茫宇宙。

自我超越需要包含着對於自己終極關切更加強烈的追求和滿足。

正如馬斯洛說的話:“我們需要某種‘大於我們的東西’作爲我們敬畏和獻身的對象。”在這裏,所謂“大於我們的東西”,如果要進一步明確化,它們可以是指家庭、組織、社會、大自然、地球、宇宙等等層次不同的系統。凡是我們超越原來的認同,向這些“大於我們的東西”擴展,在廣義的意義上都可以說是“自我超越”,包括家庭、組織、社會,國家,乃至整個地球……自我超越意味着與更大的系統的瞭解和通心。

我接着說,世界可不僅僅是你們眼裏看到的世界哦,“眼見爲實”是最大的誤解。我們所置身的宇宙,是真正無邊無際、浩瀚無垠的。我們的地球,就有超過七十億人口,你自己只是七十多億人口中的一個而已。人類的歷史大約六百萬年,你只能在人類的這幾百萬年裏,佔據短短几十最多一百多年的時光。而,光是我們的銀河系,就有多達超過一兩千億個像太陽系一樣的恆星系。而宇宙中,可能又有超過一千億這樣的銀河系。

所以,人這一輩子呀,在滿足基本的第一層次的喫喝拉撒睡等生理需求之後,在滿足了安全的,尊重的,社交的,審美的,求知的基本需求之後, 還要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在滿足了自我實現的需求之後,還要滿足超自我實現的需求。 通過滿足超自我實現的需求,把我們自己這渺小的短短几十年的生命,跟整個人類上百萬年甚至整個生物界,整個地球界,整個生命界整個宇宙的137億年的歷史聯繫在一起。把我們自己所置身於的這個狹窄的湖南省長沙市這個空間,跟全中國,全世界,全地球,甚至全宇宙那廣袤無垠的空間聯繫在一起。不僅把我們自己個人的喜怒哀樂放在心上,同時可以關注全湖南人,中國人,黃種人,地球人甚至所有動物,植物,微生物的生死存亡聯繫在一起。

當聽到全宇宙是如此浩瀚無邊,孩子們眼睛睜得老大,他們幾乎難以置信。尤其是可愛的眼睛原本就很大的子墨,那個表情更是可愛。我被他們逗笑了。

接着,我問雅貝貝:原來,這幾天你一直說,不想要媽媽做一個胸懷着想要創造一番大事業的想法,你覺得現在的這個活在自己世界裏的媽媽好像就已經夠了,就是挺好的。那麼現在呢?你瞭解了馬斯洛的理論之後,你理解了媽媽的想法了嗎?

娃兒點頭。

當然,我並不知道她是真正的理解了,還是隻是當着同學的面,不好意思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所以,還得找機會多跟孩子們聊聊。尤其是在讀書和現實生活中碰到不同的問題時,可以跟他們一起探討:這個人做這件事,滿足的是什麼需求?哪一個層次的需求?如果是低層次的,如何可以達到高層次?

故而,我也並不着急。孩子們都還小,正是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刻,正是理想勃發的時期。相信我們這樣的課堂一直持續下去,一定會給到孩子們成長最需要的養料,最深厚的滋養。

矛盾就是矛盾力,問題就是機會,問題早早暴露出來,那就是好事情。

我所需要的,是和孩子們一起努力,希望孩子們能培養出“超自我實現”的人生目標和理想,而不是僅僅活在第一二層次,只滿足自己喫喝拉撒睡自己的安全感等低層次需求的人。

和孩子們一起努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