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知識以外的數學

        一幅圖,左邊5個小朋友,右邊3個小朋友,一共8個小朋友,一圖列出四道算式:5+3=8,3+5=8,8-5=3,8-3=5,一年級數學必考題,不用老師講,學生一窩蜂刷刷都喊出來,因爲家長在家刷題練過,幼兒園老師強化練習過,這就是數學知識。但是當你讓孩子將圖中代表的數字3,5,8分別圈出來時,他們就會蒙圈,隨便圈出圖中數據,更甚至你問他們3個小朋友那一部分用什麼算式知道的?他們依然喊這四道算式,反正題海訓練就是這樣寫的結果,甚至很疑惑,那3個小朋友幹嘛要算,一眼看出來了呀!

      課堂上,我認爲符合一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的課應該是儘量動起來加入遊戲讓其感悟數學知識。於是我點了8個小朋友上講臺,這8個是孩子們數出來的數據結果,第一步:所有同學閉上眼睛,我悄悄命令3個小朋友蹲下來,再讓學生睜開眼睛,發現講臺上還站着5個小朋友,蹲下幾個呢?學生依然知道蹲下3個,但怎麼知道的呢?眼睛看到蹲下的還是列啥算式求出來的?第二步:所有同學再次閉上眼睛,點名3個小朋友出去站在門外,學生睜開眼睛,講臺上依然只剩5個小朋友了,這次聰明的孩子立馬喊出來:我聽見老師點名讓三個小朋友出去的!不用算!第三步:學生再次閉眼,我悄悄讓3個小朋友站到門外,所有孩子都不準睜眼,問出去幾個?講臺上還剩幾個?居然有孩子喊出3個出去,5個留下,我淡定問她:你怎麼知道的?她也淡定回答:我看見他們出去的!我望着其他人,面帶詭異笑容,其他孩子立馬明白了:她偷看,違反老師要求!全場鬨笑,笑聲中,學生自己去體會規則的重要性,一節課堂並不能做到讓所有孩子都立馬領悟,但積少成多,教育就是要慢慢積累的過程,速成,只會讓一代代人深受其害而不自知。。。

      花了半節課時間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體會數數和列式計算的不同,而考試卻從來考不了這些內容。如果求分數 排名,那就讓這段活動時間來題海訓練,肯定比我的教學安排多幾個準確率,綜合分也高個零點幾。長此以往,數學課就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學生也成了做題機器,失去了思考和靈性。

      我始終認爲,數學教學必須要有哲學思想,而且必須從小培養!亞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學》中的第一句話是:“每一個人在本性上都想求知。”亞里士多德用這一格言來說明哲學的起源,相類似的還有一句格言是:“哲學起源於閒暇和詫異。”人出於本性的求知是爲知而知、爲智慧而求智慧的思辨活動,不服從任何物質利益和外在目的,因此是最自由的學問。哲學的思辨最初表現爲“詫異”,詫異就是好奇心。所以要讓數學課裏也蘊含哲學思想,當然,可能又被老公當頭一棒:玩你的瑜伽去,老是理想主義!好吧,最後來張今日瑜伽體式:束輪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