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職場35歲

依舊是這個話題,主要是最近來找我做諮詢的夥伴,這個年齡段的還真挺多的,我每每結束完一次諮詢都要好久才能平復心情,網上流傳35歲很多人會失業,究竟是危言聳聽還是真實存在的?

事實上,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明確,絕對不是危言聳聽,特別是在今年我非常有感觸,我輔導了好幾位35歲以上的朋友來進行求職,即使他們在大公司做過而且崗位不錯,再找工作還是不簡單,要不是經過詳細的溝通和輔導,他們這一年有可能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爲什麼呢?

有人會說,大公司幹過,能力挺好,應該很好找工作呀。這只是感覺,實際上很難。普通的崗位你看不上,畢竟之前都做過不想從頭開始,再高端一點的崗位你做不了,公司需要的不是剛剛能夠着這個崗位的人,而是都想找一個經驗豐富看起來非常匹配的人。從很多崗位的招聘啓事中可以看出,企業要的是百分百經驗匹配的求職者,甚至精確到同行業同崗位同項目的經驗,完全是按照模子招人。反過來說,這樣有錯嗎?大部分企業都這麼做,某個企業不這麼做,怎麼能快速的存活下來呢。根據美國財富雜誌的一篇報道,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7-8年。美國的中小企業是不到7年,大企業是不足40年,在企業平均存活時間短,超強度競爭的背景下,企業哪容得下35歲的普通崗位的人,既要照顧家庭又很在乎薪酬,不能全力以赴爲公司付出,所幸就不招聘超過這個年齡的人,這是中國企業很多老闆內心地真實寫照。除了律師、醫生、教師這三個越老越喫香的職業外,再除去一些長年在外面跑無法過正常家庭生活的職業。體制外80%的人35歲都可能面臨失業的問題。從我身邊的同學、朋友還有我前同事的身上,我都清晰的看到35歲現象是多麼的真實。如果你還不信的話,我建議你可以通過三種方式去驗證。

第一種就是觀察一下你的公司,35歲以上的員工佔比有多少。第二個隨便找一個招聘的網站,比如說前程無憂、獵聘、搜一些一二線的城市的職位,看看有幾個是不限定35歲以下的。第三就是有人說35歲以上不是靠投簡歷,而是靠人脈找工作。我們姑且不去細究,靠人脈找工作到底在職場所佔比例有多少,有多少人有資格是靠找圈子推薦的這種工作,我們可以試一下,對你的一個朋友說,你有一個35歲的親戚,或者另外一個朋友,他需要找工作,看他怎麼說。瞭解了以上所說的這些,不管你是即將35歲或者說已經踏入35歲的行列,都需要對工作和生活進行有序的規劃。昏昏沉沉地過日子終究會被社會淘汰,面臨中年危機。職業規劃書籍《遠見》如何規劃職業生涯的三大階段,這本書中系統的闡述了職業生涯的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大概十五年,希望可以給我們一些啓示。

第一個階段就是,大學畢業到35歲,也就是24-35歲,在這一階段,我們要加添原料,強勢開局。具體可以做的就是我們要去充分的積累可遷移的技能,有一定的經驗和持久的社會關係。

第二個階段就是,35歲到50歲,這個階段我們要錨定甜蜜區,聚焦自己的優勢長板。在我擅長什麼,我愛好什麼,這個世界需要什麼,在這三個方向的匯集點進行立體的聚焦,完成自己的職場跳躍。

第三個階段就是,50-65歲。這個階段更多地是優化長尾,發揮職業的影響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們要把握好每個階段職業發展的重點,才能更好地迎接下一個階段。不知道在哪裏看到一句話,用來總結我們今天的這個話題其實非常合適。衆生皆苦,唯有自度,纔是正道。也就是說真正的職業規劃,真正的職業發展要靠我們自己去領悟,自己去實踐,自己去嘗試和積累,別人永遠都很難去一步一步地幫助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