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工作也可以怦然心動?沒錯!不信來看!

昨天早上剛剛到公司,就被通知9點要開會。這個會議原定是下午3點召開的,由於總經理有事臨時調整了時間。

會上需要各部門對明年銷售計劃進行彙報,到運營部的負責人小麗彙報的時候,她說得非常不流暢,不僅磕磕巴巴還總是停頓,老總問她的問題和數據來源她也答不上來,這讓她很沒面子。

會後部門同事問她是怎麼回事,她非常委屈地說自己真的好好準備了那些數據,但是因爲不知道把文件存在哪裏了,而且打印出來的那份也找不到了,所以開會時沒有帶,導致彙報不順利。

我們一看她的辦公桌,難怪她找不到東西呢,她的桌子簡直太亂了,活像一個雜貨鋪。有各種筆,曲別針,即時貼,小夾子等文具,有眼鏡,眼藥水,小鏡子,水杯,零食袋,還有很多打印好不知道有用沒用的文件,幾個本子,一些文件夾等等。

她見我們驚訝的表情,解釋說:“你們肯定沒聽過這種說法吧,雜亂的辦公桌可以激發工作和創作的靈感。” 我們也笑了:“那你覺得你的靈感被激發了嗎?還是工作效率反正下降了?” 她立馬陷入沉思。

有人說,我們辦公桌的樣子,就是我們對待工作的態度。凌亂的工作環境會分散我們在工作時的注意力,當大腦面對繁雜的事物時會降低決策和思考的能力,讓我們倍感焦慮,更重要的是我們會覺得失去了掌控感。

然而,整理的意義僅僅是在於給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麼?也許你覺得是這樣的,但是“日本整理女王”近藤麻理惠在《怦然心動的工作整理魔法》中告訴我們,整理的真正意義不但是讓物品井然有序,更是讓工作、職業、生活目標更加清晰的過程,是一場以探尋“怦然心動”爲目的的發現之旅。

作者近藤麻理惠,被《時代》週刊評爲“影響世界的100人”之一,19歲開始擔任整理顧問,自創“麻理惠整理魔法”,合著者美國的斯科特·索南沙因,是美國萊斯大學管理學講席教授,其獲獎的科研項目、教學方法、諮詢服務已經幫助《財富》全球500強的管理人員、企業家、專業人士成功解決問題。

在這本書中,兩位作者通過以“怦然心動”爲評價標準,從以下幾個方面向我們闡述瞭如何通過有效整理讓工作也可以怦然心動。

一、對有形物品的整理:

有形的物品主要是指辦公桌、文具和文件夾等肉眼可見的工作環境 。有人對於整潔的工作環境很不屑,認爲工作環境與工作效率和工作表現無關,其實真不是這樣的。

麻理惠說,對於有形的物品,只要它得到了我們的尊重和感激,它們就會成爲我們放鬆身心、補充精力的活力之源。想要將辦公區持續散發着正能量的活力之源,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它保持整潔。

對於辦公環境的整理,最根本最實用的目的就是爲了讓物品隨手可得,不用費用找尋,提高工作效率,有助於讓自己集中精力;更重要的就是讓自己時時享受工作狀態。


雖然整理這件事,總是會讓一些人格外頭疼,那麼作者就整理的過程給出了一些十分實用的建議:

1.遵循“一次整理,永不反彈”的原則,給辦公區來一次“整理慶典”。

因爲人是有惰性的,如果今天一點明天一點地整理,可能總是無法全部完成。然而又總是會有新物品出現,讓整理工作看似進展緩慢,最終導致放棄整理。

正確的方法是應該空出幾個小時,給辦公區域來一次徹底的、永不反彈的整理,這就如同一場慶典。將所有產品都擺出來,一次性只整理一類物品,然後分門別類地給每樣及每類物品找到一個固定的位置存放。這樣的整理纔是真正有效的。

2.選擇物品的標準是:實用+心動+未來

實用是指功能性用品;心動即選擇讓自己怦然心動的物品;未來是指在在未來可以帶給自己快樂的物品。

實用性物品不需要解釋,選擇令自己怦然心動的物品,實則在以一種正面的心理暗示的指引之下打造自己想要的工作環境,並遵從自己的內心去做出選擇。

是否讓自己怦然心動以及對未來積極影響,它們看似與“整理”無關,卻是“整理”的本質所在。

3.整理文件的原則:全部清空

沒錯!紙質文件就是要全部清空!除非公司有規定要保留卷宗,以及十分重要的正本文件 。其它的文件都可以考慮清空,特別是複印件、過期沒用的文件 、作廢的文件、失效的文件,不要捨不得丟掉。而對於那些無法決定去留的文件,可以問自己這些問題:

-我擁有它多久了?多久會用它一次?

-在網上找到同樣的了嗎?是否已經存了電子版?

-如果沒有它,我會有麻煩嗎?

這幾個問題可以讓我們認清這份文件對我們的真正價值。

4.紙質文件收納方法

需要直立擺放,接文件類型細緻分類,同時設置待辦事項文件筐,只保留必要的文件。

5.雜項物品按辦公文具、電子用品、細分收納, 個人護理、其它雜項、食品進行分類,收納時要並同類項,堅決清除不能使用的物品,保留讓自己怦然心動的物品。

6.辦公桌面不是爲了儲存物品的,請僅保留手頭工作所需要的物品以及讓自己怦然心動的小物。


二、對無形物品的整理

這主要是指對電子郵件,文檔,時間,決策,人脈,會議和團隊的整理。而我們最常用的就是電子郵件的歸檔問題。

電子郵件可以說是大部分白領都會使用的工作工具。隨着工作年限的加長,電子郵件的積累會越來越多,那麼有效管理電子郵件會大大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以下三個方法非常值得我們借鑑。

首先,對於收發電子郵件,可以每天在日程表上專門空出一個時間段來處理,這樣可以避免自己的整塊時間被切割,讓自己更專注和高效地工作。當然郵件裏要留下自己的電話號碼,以免有非常緊急的事情時能聯繫到我們。

對於回覆郵件等即時信息,我們慣常的做法是“及時回覆”,否則就好像自己“不負責”。特別是現在大部分人的微信已經變成了交流工作的平臺,只要提示音一響就要馬上看一看,生怕錯過什麼重要信息。我們的時間就這樣被迫碎片化了。

但實際上,那些發給我們的信息,有可能只是“緊急”,但不一定是“重要”的,而我們正在處理着的工作,有可能更爲重要,我們優先處理重要信息,這怎麼會是“不負責”呢?

因此,我們真的沒有必要秒回信息,秒回郵件,設置好自己的工作習慣和節奏,讓我們自己成爲工作的主人,而不是讓它牽着我們的鼻子走。

其次,關於電子郵件的存儲,可以建立一系列文件夾。

我通常的方法把郵件分爲兩類,一類是業務,我會依照“年份-項目或客戶-訂單號”建立文件夾;另二類是收件人,我會按收件人建立不同的文件夾,並給郵件設置自動歸檔的規則,這樣很多郵件就會被自動歸檔,會節省大部分的工作。

第三,一切沒有用的郵件(或信息)都要刪除。

由於電子文檔看似不佔什麼地方,所以我們非常容易忽視對郵件的清理,也就非常容易讓積累的文件過多而佔用電腦或是手機內存,導致電子設備運行緩慢。

所以,對於文件或是應用程序,我們要秉持着“一切都該刪除”的理念謹慎保存,並時時回顧,留下真正對我們有用的和怦然心動的物品。


而對於時間,決策,人脈,會議和團隊的整理,我們取捨的標準幾乎都是以下三點:

1.它是必要的嗎?

2.它有助於我開創更快樂的未來嗎?

3.它能令我怦然心動嗎?

三、親手打造怦然心動工作環境

其實無論是對有形物品的收納,還是對無形物品的整理,其實我們都是在通過自己的雙手,運用自己的大腦,在爲自己創造一個令自己感覺到舒服愜意的工作環境,這一點總是被我們忽略,實則相當重要!因爲我們收回了對工作的掌控感!這對於增加我們的自信心,讓我們的工作表現更加出色。

工作不僅是一個謀生的途徑,更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在做整理的時候,自行爲工作增加一些樂趣,做一些讓自己“怦然心動”的設計。比如:

1.在桌面上擺一盆小植物。

2.放一張與家人開心的合照。

3.放一些Blingbling的小物,一看到他們內心就會被點亮。

4.選擇自己心儀的杯子和文具。

5.給電腦按季節或是個人喜好定期換壁紙。

6.可以在桌面上放一些香薰,讓辦公環境散發着獨特的氣息。

7.放任何自己喜歡的小物品,一看到它們就心曠神怡。


結語:

這本書用了絕大粉篇幅講如何整理,但是卻在潛移默化地告訴我們,整理其實是關於人生和職業規劃的第一步。它是對我們既有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狀態的一次清點,讓我們瞭解到自己是如何走到現在的。

整理更是一個發現自我的過程,從這個過程中我們更加認清此時此刻的自己,並在歸納整理的過程中逐漸向着理想中的自己靠近,並一點點接近未來自己的樣子,這是多麼美妙的一次旅程!

如果你對自己現在的工作狀態不滿意,那麼就從整理開始,逐一面對自己擁有的每件物品,看它們能否讓你怦然心動以及帶你奔向更好的未來,這時就會清楚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找到真正的自己。

這一場發現之旅,你準備好了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