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商教育

更好的財商更好的未來。

要敢於和孩子談錢。

財商就是一個人認識獲取和運用,財富的能力,是掌握財富的智慧。

一、錢是什麼,錢從哪裏來

東西是通過錢買來的,而錢是通過工作和勞動賺來的。工作就是做對別人有用的事情,從而換取報酬。

接下來就可以帶孩子去認識各種各樣的職業

可以讓他去我們工作的地方,也可以就地告訴他們這是什麼職業,這個職業是做什麼的,有條件的還可以去職業體驗(兒童職業體驗館)

認知職業,認知勞動的價值,知道工作有辛苦也有收穫,不僅收穫金錢,也收穫經驗和成長。

二、如何花錢,區分想要和必要

資源具有稀缺性,每個人都要面對選擇,學會選擇,學會把有限的資源如金錢時間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需要是指,沒有它就會影響生活的東西need

想要,就是沒有它也可以活下去的東西want

讓孩子參與日常購物,建立優先級,讓孩子給自己或別人選禮物

三、貴和便宜

東西的貴賤不僅僅是通過價格衡量的。

先讓孩子認識價籤,標價越大就越貴,至於買什麼價位,要看商品的內在價值,以及自己的需求和能力

四、以交換爲基礎的雙贏

交換是商業社會的運行規則,共贏是大家在交換中都滿足了自己的需求。

首先給孩子講盲人點燈籠的故事,讓他了解什麼叫雙贏,盲人看不見仍要點燈籠,因爲這個燈籠不僅照亮了別人了路,也讓別人能看到自己,從而不會撞到自己,方便了路人,也方便了自己,對大家都有好處,就是雙贏。

孩子經常會出現爭搶玩具的情況,這時可以引導孩子通過交換玩具,來解決問題,交換,不僅可以玩到更多的玩具,還能促進孩子們的社交。

五、關於交易,錢爲什麼可以買東西

可以給孩子講從物物交換到用錢交換的過程,錢讓大家的交換更方便了,而錢也是因爲大家都認可都相信它可以進行交換,纔可以用來交換的。

六、給孩子認識現金

用看得見摸得着的現金給孩子認識,讓他們對金錢有更直觀的感受,一方面認識現金的面值,有大面值錢,也有小面值錢,一方面對應物品的價格,讓孩子觀察和了解多少錢可以買到什麼東西。

七、告訴孩子錢是有限的,培養儲蓄意識

通過生活小事,比如坐公交還是打車,買一個玩具還是兩個玩具,讓孩子知道財富是有限的。

建議讓孩子自己管理壓歲錢、零花錢,讓他們感受到這個錢是自己的,纔會認真對待這個錢。

小錢放儲蓄罐,大錢放銀行,可以帶孩子去銀行開一個兒童賬戶,存銀行的好處就是可以獲得利息。

也要告訴孩子他們是未成年人,不能隨便借錢給人,花大錢的時候也要跟爸爸媽媽商量一下的。

八、關於利息

孩子一般提出要求後,總是希望馬上滿足,缺乏延遲滿足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引導他們在“立即滿足”和更好的未來“之間作出正確的選擇。

本金賺取利息,隨着時間會產生複利效應,就像滾雪球,會越滾越大,耐心持有本金,就是一種更好的未來。如果剛開始覺得雪球小,而不去滾雪球,後面的大雪球就不會存在了。

如何引導,培養孩子的耐心。首先一歲以內的孩子需要及時滿足以培養安全感,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在生活中適當讓他等一等,比如他着急要出去玩,可以讓他等等媽媽收拾好才能出去,他着急想要喫東西,讓他等等要涼一涼,他現在想要的玩具,告訴他下次再買。其次給他等待的時間,要讓他知道等待的結果是好的,現在的等待是值得的,凡我們承諾的下一次玩具、玩耍都要兌現。最後要注意共情,孩子沒有被當下滿足,出現哭鬧很正常,不能呵斥責備他,而要共情安撫他,告訴他,媽媽知道你現在有點難過,但是下次我們得到更好的,抱抱他,親親他,溫柔而堅定。

九、獨立思考和決策

敢於質疑權威,有自己的想法是很好的富人思維。

如何養孩子不懼權威,獨立思考的能力:

第一,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人,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尤其是那些與衆不同的的觀點。

第二,要敢於讓孩子嘗試,即使在我們看來不合理的,錯的。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孩子也在不停的頭腦風暴,漸漸的就會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第三,我們作爲大人,要能夠迎接孩子的挑戰,不要把自己當成權威,不要怕輸。因爲我們的輸或許就是孩子的成長。

十、關於分享

分享是我想,而不是你要。不是因爲我有,而你需要,我就必須分享。

所以首先要尊重孩子的物權,不能強迫孩子分享。只有讓他感覺到這個東西穩定是自己的,纔會想要去分享。

有些東西你有,但有人沒有,所以我們要珍惜自己擁有的。

平常可以帶孩子做些公益,感受分享和幫助他人的快樂。

十一、關於風險

生活中存在各種安全風險,包括人身意外財產等,我們要教會孩子識別處理和預防。

提高孩子的風險意識,就是除了告訴孩子“不行”還要讓孩子明白“爲什麼不”,會有什麼可怕後果。

人身安全一定要注意預防,不能做危險的事情。

錢不能一下子都花完,否則會陷入遇事沒錢的困境,所以花錢要有計劃,有節制,最好建立一筆應急金,以備不時之需,這部分錢就不能花。

保險則是轉移風險的一個好工具,平常花小錢,萬一出事了則可以獲得一大筆錢來度過難關。

十二、公共事務和稅收

通過故事和身邊事物,比如需要花門票的迪士尼公園和免費進入的公園,博物館對比,還有公路,路燈,警察,消防,幼兒園的玩具等,讓孩子知道我們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公共事物。

這些公共設施和物品,則是通過個人拿出一部分錢交給國家而修建和購買來的,也就是大家的稅收做出的貢獻。所以每個人都有權利享受公共物品帶來的便利,也有責任愛護公共物品。

每個人都有權利管理自己的物品,同時也要尊重別人的物權。除了自己家裏的東西要管理好,外面的公共物品也要好好保護。公共物品雖然不是直接花錢買的,但每一個人每天都在做出貢獻。

國家把收來的稅統一安排,爲大家營造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

無論私有物品還是公共物品,每樣東西都是資源,應教導孩子從小學會愛護珍惜。

十三、契約精神

讓孩子自己做計劃,主動做出承諾,也是學會爲自己的人生負責的過程。

首先家長要自己說話算話,遵守與孩子之間的約定,爲孩子做出榜樣。

然後給孩子充分的參與權,大家一起制定規則,約法三章。

孩子違約了,家長要堅持說不,孩子守約了,要給予鼓勵。

十四、關於習慣和未來

影響未來最大的因素就是從小養成的習慣。

要培養孩子習慣於思考自己想要什麼,習慣於計劃自己的生活,習慣於打理自己的財富。

父母要忍住想要幫忙的心,要拋棄對完美的追求,不妨做個懶媽媽、笨媽媽,信任孩子,給孩子選擇和自主的權利,學會自我管理。

比如應對孩子多變的愛好時,讓他自己選擇最感興趣的,設立一個止損線,告訴孩子至少要堅持一年纔可以,既要享受高光,也要忍耐低谷,可以先立個小目標,一步步完成。

如果孩子沒有想法,也可以鼓勵他們設立個近期生活小目標,達成了會有獎勵。

孩子都是引導和鼓勵出來的,要把他當作一個可商量的獨立的人,而不是什麼都不懂的頑童,孩子會還給你一個最好的樣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