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空有远超汉唐的国力经济,为什么不能转化成强大的武力

北宋政治制度是古代政事构架史的一个分水岭,从北宋起才真正的有了“文、武”之分。其实熟悉历史的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宋以前的王朝一到中后期就会要么在中枢出现权臣、权宦,这些个权臣、权宦可不是像张居正,魏忠贤这样的,他们没事杀个把皇帝跟玩一样的。无论是两汉、魏晋、隋唐的后期基本都是这些世家权臣争斗的结果,皇帝只是摆设而已,可是自北宋起,可还有这些事情?在王朝末期的那些统兵大将只有三条路可走要么死战殉国要么投降要么跑路,再也没有了草头王的存在,难道他们都不想和宋以前的前辈那样“皇帝轮流转今年到我家”吗?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了。

其次,文化原因,汉唐尚武,民风彪悍,汉朝有一汉当五胡的说法,将北方匈奴和南方百越打得嗷嗷叫,而唐朝武德充沛猛将如云,突厥高句丽直接被灭国,宋朝重文轻武,名将岳飞还死在自己人手里,地理原因,当时的汉唐都是大一统的王朝,国土完整边疆有地理屏障。而宋朝丢失燕云十六州,北方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战事一起首都就吃紧,军事原因,古代战争中,精锐军队的战斗力是数倍甚至十数倍于普通军队的,汉唐时期,中原地区面对少数民族有武器装备上的优势,而且有大量精兵在边疆守边,宋朝不赶趟,北方辽金战马骑兵装备好于宋军,而且宋军精锐禁军主要在首都开封,边疆战力堪忧。

赵匡胤陈桥兵变,他自己心里很清楚本身皇位就来路不正,黄袍加身靠的是世族大家的支持,由于前唐的藩镇割据历历在目,又害怕别人重走他的老路,到最后成功的杯酒释了兵权,所以北宋一直是重文抑武,再者,宋朝的三冗是因为中央为了各个部门相互牵制养的官员太多了,并且宋朝把很多流民都招到军队养起来,养的官员和兵太多了,所以就造成财政税收有点不太够用。这才是三冗的正解,并不是因为宋朝经济不好,财政税收少,宋朝的三冗是国家经济最大的负担,官冗,兵冗导致宋朝经济巨大支持的同时,还导致兵卒战力低下,官员复杂而大部分能力不足。

而且宋朝的税收名目是古代达到了极致,极度剥削平民商人,而对士大夫视而不见,不然为啥宋朝起义那么多?宋代公共工程竣工数量什么的是非常高的,国家对命脉产业的控制也很有力,宋军事上的不足可能根源还是军队在国家中的功能问题没解决好。另外就是当时到了一个技术节点,氪金氪不出对周边的技术代差了,单从动员能力讲宋可能是封建最强,宋代有逐家给付州县贴的公共债券,所谓豪强拿真金白银买,但是还的时候是用茶盐香药这些还,这已经是远超工业时代“总掠夺”的技艺了,只不过丰厚的财政资源在当时没有能力转化为军力而已,那个是权力体系的问题,不是动员问题。

北宋的情况恰好论证了唯物历史学的正确性,一个王朝的武力和其长久以来维系的社会状态有关,而不是哪个天才能扭转局势,然而自唐中期到赵匡胤上位,唐朝时的胡风有本质区别,也自然会显示出对外不同的结果罢了。宋和汉唐主要是统治阶层的不一样,从汉到唐,官员的主体是贵族(世家大族),王朝初期还能做到强干弱支,但到了中后期,基本上是强枝弱干,地方武装往往很强,随后经过了隋唐科举制的兴起,五代十国相互征伐导致贵族的没落和衰亡,北宋开始的中央两府三司,地方文武分治,禁军压制边军,科举制的进一步加强,官员的主体逐渐由贵族向士大夫变化,两宋基本上做到了强干弱枝,以文压武。

这个结果坏处就是边军很弱一捅就破,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宋以后的皇帝相较于汉唐时候的皇帝,这个非自然死亡率大大降低了,宋以后再也没有了割据的土壤,北宋的韩世忠只能乖乖的听赵构的话,南宋的贾似道在权倾天下也只能乖乖的听话去出征,甚至元朝,这个游牧帝国在灭亡后也没有崩换成北元继续蹦跶,而朱家两父子拼了命也要把它打散,到了袁崇焕这一个旨意只能回来受死,换成唐昭宗你发个旨让朱温回来砍头你试试看?到了清朝的曾、李、左,张这些个人放到宋之前哪朝末期不是一“乱世之枭雄”?而在清只能趴着这就是北宋以来奠定的基础——文武分制,以文抑武。

但这也造成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但凡有点能耐的都选择从文,而文臣又受制于皇权,在宋以前的宰相在面对皇帝时不需要下跪的,甚至还有座位,而到赵普开始对皇帝下跪,这就成了武将跪文臣,文臣跪皇帝。这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军不干政现在也是如此,但这对军队的职业化有很高的要求,必须要建立起强大的参谋体系,古代第一本专业军事教科书《武经七书》就诞生在北宋,但上层设计是好的甚至是超越时代的,到了执行层面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造成了著名的“三冗”,就像清朝样在高的生产力到了低下执行层上也只能饮恨收场。

汉朝干翻游牧,打得他们内迁或者成附属,于是他们也学会了汉朝的制度,学去了,汉朝一崩溃,他们成王朝国家了,于是五胡乱华,晋朝打不过了,后来这波乱华的自己发展出来北魏北周隋唐,自己已经内迁成新的北方王朝了,更北边草原又冒出来了新的游牧,于是唐朝又去干翻游牧,干翻了把他们内迁或附属,然后游牧如契丹、粟特、沙陀又学会了唐朝的制度,建立了王朝国家,于是唐朝一崩溃,西夏辽金元,宋朝又打不过了。

后来这波游牧建的王朝国家统统被游牧的赢家元朝带走,蒙古建立王朝国家的那批人又迁进了中原了,于是北方草原又只剩下游牧了,明朝推翻元朝,又去一顿操作,干翻了,后来又是这帮所谓的蛮夷在东北原始森林里的给大明当藩属,又学大明搞王朝国家,于是大明又打不过了。然后清朝又迁入关内了,更北边又只剩下游牧和蛮夷了,宋朝的领土比唐朝大幅度缩水,这是对的,但是这并不能推导出宋代的耕地面积也小于唐代,具体请参考古地质学关于唐代后期云梦泽变迁消失的论文。

简单来说,唐代中晚期到宋代,因为降水线的变化导致湖广一带和岭南大量原先无法耕作的土地变得可以被开垦了,所以唐代和宋代的实际耕地面积并不能简单的拍拍脑袋看着地图上的国土面积就得出结论,其实宋朝时期小地主过得也并不好,土地全在世家手里,官府徭役又极其严重,税收又高,全便宜士大夫那帮孙子了,范仲淹家里那么多所谓“义田”,从哪里来的,想清楚这个,就知道了宋朝的财政到底是个什么状况,而唐朝骑兵多占领游牧地区,和周边组成军事联盟才是主要原因,高宗时期统计战马就有70万匹,很明显这才是唐朝骑兵多的最主要原因。

宋朝领土面积比唐朝大幅缩水,再加上气候变冷,使得许多唐朝时期适宜农耕的区域都不再适宜农耕(比如西北地区、河套地区在唐朝时期就比宋朝气候更适合农耕),而且气候变冷本身也会使很多品种的农作物减产,综上所述,宋朝的粮食产量不如前朝,一点也不奇怪。说宋朝富的都是因为那副清明上河图,但想想古代生产力有限,土地就是资源,宋朝土地少,又要东西南北交钱叫爸爸,地少而开销多,那能富?海外贸易虽然还可以,但海外毕竟也有限,更何况宋的海外贸易并不是最大的。

最后,宋朝不止丢了燕云十六州,包括像大同,西夏的独立,这些板块的失去,都注定了宋朝是个短命王朝,除非它能够到达工业革命,更大的可能是帮助你的敌人,而且更要命的是,这些板块是有农业人口的,这才是最要命的,游牧民族从来不可怕,可怕的是当游牧民族拥有了大量的农业人口时,体现在军事上,就是它们的军队的攻城能力,持续作战能力都大大提升了,其实这些个都算游牧民族军队的短板,而是我们的长处。因此辽国金国甚至后来的元,并不是单纯的游牧民族,在军事上的表现是,汉朝和唐朝的骑兵也是非常强大的,而宋朝的悲剧在于当它失去这些地缘板块时,它不止失去了在自己浓烈文化中,加入部分友谊的游牧文化,而它的敌人都做到了这一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