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无限满足孩子的父母,都后悔了

《红楼梦》里的薛蟠,由于他幼年丧父,寡母因心疼他这么小就孤根独种,于是对薛蟠从小百般溺爱,无限满足、纵容,从而导致薛蟠游手好闲,成为了败家子。

他的寡母是否在他败家是后悔过小时候没有好好教导他,我不知道。但现代家庭教育中,无限满足,溺爱孩子的父母一定后悔过。

小睿今年4岁,是爸爸妈妈的掌中宝,三个姐姐平时也对他宠爱有加,处处护着他。

因为他最小,又是男孩子,从小就受着百般溺爱,要什么什么就送到手上,一哭全家都哄着他,他妈妈带他到亲戚家做事,他一哭闹把亲戚也闹得够呛。

吃饭的时候,他妈妈先不吃,拉着他坐到凳子上,小睿就开始耍脾气,扭动着身子撒娇道:妈妈我要玩手机!他妈哄他,你先把饭吃了我就给你玩!他扁扁嘴就开始干嚎,把碗一推,脚也开始乱踹。

他妈嘴上骂他,手机却打开递过去,坐在旁边喂饭,一口饭吃个五分钟,等喂完饭菜都凉了,她草草扒几口饭就放下筷子。

吃完饭,小睿看见邻居小孩玩着一把玩具枪,又开始哼唧,拉着他妈的衣角说要玩具枪,他妈吃完饭又开始做事,被他闹得烦了,伸手就打了他两下。小睿立马躺到在地上,像缺水的蚯蚓,疯狂扭动自己的身躯…

他妈没办法,只能央求亲戚家女儿带他去买。

晚上洗澡,小睿躲在桌子下不愿意洗澡,他妈哄了很久他都不出来,于是小睿妈妈跟小睿说:你现在出来洗澡,等下妈妈给你买薯片。

洗完澡,小睿就开始闹要薯片,他妈无奈只能带他去买…

亲戚见她对孩子这么溺爱,连声劝阻她不要什么都满足孩子,小睿妈妈无奈的说:我有什么办法?他还那么小…

孩子还小,适度的满足无可厚非,可无限满足孩子的话,就会出现问题,这个问题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低层次的父母,才会无限满足孩子。在孩子表达出想要一样物品的时候,立马就满足孩子,自以为爱孩子殊不知孩子就此养成了“父母满足我理所当然”的想法和习惯。

网上有个“棘轮效应”,是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一种心理学消费习惯,指人们养成消费习惯后,其趋势具备不可逆性,向上容易向下难。也就是俗称的“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过度满足孩子,其实就是让孩子养成消费父母宠爱的习惯,一旦养成,想要再改就很难。有些东西,它直接就刻在骨子里,无论再怎么削肉,也改变不了。

父母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很多东西,例如性格,做事风格、态度。等孩子出了社会,没有人再溺爱他,满足他,他只能靠自己的时候,他会过得很痛苦,或者孩子根本没勇气踏出社会,因为除了父母没有人会对他无条件满足和溺爱。

大多数容易满足孩子的父母,小时候都经历过物质饥荒,看到孩子殷切地目光容易心软,因此违背了自己的原则。

他们担心孩子没有好的物质生活在与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时候遭到冷待,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其实他们的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可以解释为对自己内心匮乏的投射。

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中解释了溺爱的心理真相,表面看溺爱的父母是通过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来满足孩子的。但其实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他们无视孩子真正的成长需求,而是把孩子当作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

无限制的给予孩子,其实是无限制的给予自己。

就好像当父母的控制不住自己,给孩子买穿不完漂亮衣服,玩不完的玩具。

心理咨询师荣伟玲断言道,溺爱有很多种原因,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内在的小孩’对外投射,溺爱的父母把自己‘内在的小孩’投射到现实的小孩身上,无限制的给予孩子,其实就是无限制的满足自己。

父母担心不满足孩子,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其实溺爱孩子,无限满足孩子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问题。

1.心理承受能力差

2.以自我为中心

在父母的溺爱下,孩子想要什么都被一一满足,他容易产生一个惯性思维,想要的东西很简单能够得到即成功是很容易的。

以此为前提,他还极度以自我为中心,因为小时候父母都是围着他转的,在他的思维里,所有人都得围着他转,只是他不知道他的“全世界”从家变成了社会,身边的“所有人”从家人变成了其他人不会容忍他的人。

明白这个道理的父母,都不会过度溺爱孩子,而是:

1.松弛有度

为人父母,应当学会对孩子松弛有度。

平时生活中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学会给孩子一些自由选择的空间并且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学会独立且懂得感恩,不然孩子会习以为常父母的付出,只知索求不懂付出。

爱孩子但不溺爱孩子,不要事事以孩子为中心,让孩子养成自我的性格。

2.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最先开始模仿的就是父母。

想要孩子尊重父母,首先父母得尊重孩子;想要孩子遵守承诺,首先父母得先遵守承诺。

不守信用的父母,孩子也会学失守承诺,一意孤行的父母,孩子也会学我行我素。

热爱阅读的家庭,孩子学会专注地去做一件事,积极阳光的家庭,孩子学会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有问题,父母应先自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