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札记·引领学生“向善向上”

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在经历的几轮课前活动中的成长——演讲内容充实,演讲风格沉稳。

今天演讲的李殿柱同学,刚刚理过头发,衣服也特别整洁,显然是有备而来的。想到他上周末要求把本来已经轮到他的演讲移到这周的事,我会心地笑了。除了课件尚未做好,应该还有个人形象的打理没有准备好吧?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注重在朋辈中的形象,如果家长和老师不能理解,就会产生隔阂矛盾。

殿柱同学侃侃而谈,从容淡定。他从量子力学的深奥神奇谈起,引出了在这个领域有卓越成就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着重介绍了这位出生贫寒的科学家在学有所成后,如何义无反顾地归国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空白,并领先世界先进水平。回国后的潘院士,以勇往直前的斗志,做前无古人的事业。在深邃无垠的量子世界,正是有潘建伟这样的科研领路人,中国才能从遍地荒芜中奔向星辰大海。如今,在量子领域,全世界已经不敢小瞧中国人了。

潘院士在2020年分享过一个“小目标”:“希望通过10到15年的研究,研发具备基本功能的通用量子计算原型机。”

潘院士这样的“小目标”,让我想起上周我跟同学分享的一位科学家叶培建院士,叶院士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研究员。从“嫦娥”揽月到火星探测,他为中国航天做出巨大贡献。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留学归国的学者,出生于军人家庭的叶院士深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过硬的国防是不行的,所以他想“我得为国家做点什么”,就毅然回国了。面对记者问他“回国时您犹豫了没”这个问题,他直言“问这样的问题是小瞧我了!”

叶院士也有自己的“小目标”:叶培建院士也给自己定了“小指标”:“我相信,我一定能够看到中国航天员去月球。我一定要做好工作,让更多人能去,而且能去到更远的地方。”

当时我突然想到几年前网络上流传的一个梗“定个小目标,先赚它一个亿!”我说,同样的个人“小目标”,格局与境界高下可见一斑。

生逢盛世的这些衣食无忧的零零后,在“立德树人”的大环境下,更需要有精神动力的指引,我觉得为人师者为他们提供富有感召力的榜样是责无旁贷的。这样,当他们再遇到诸如“立志与养气”“德与才”“责任与担当”等话题的作文,就不会无从下手了。

即使不为了写作时“有料”,我依然坚定地认为:语文,必须站在引领学生“向上向善”的高地。这是我不变的坚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