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而陶聊茶:十六.不揉不炒是白茶 (二)

  聊白茶,咱們得先明確兩個概念,不能把它們混淆。第一個概念是一些古書上說的白茶,那是一個品種概念,是指茶樹的樹葉白化了。第二個概念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白茶,它是一個製茶工藝的概念。

  茶樹品種概念指的是什麼呢?說是某個茶樹品種,這個品種有個特點,它的葉子會微黃髮白。比如安吉白茶,它的葉子顏色發白,這個白色是一種明顯的葉綠素缺失突變的結果。早春,在茶芽剛萌發的時候,因爲溫度低,葉綠素的合成被阻斷,所以就出現了呈白色的芽葉。在清明前萌發的嫩芽爲嫩白偏黃。在穀雨前,色漸淡,多數呈玉白色。雨後至夏至前,逐漸轉爲白綠相間。夏至後,芽葉恢復爲全綠,跟一般綠茶的顏色就沒多大區別了。

  古代文獻上有這方面的記載。比方說約成書於宋治平元年(1064年)的茶書《東溪試茶錄》裏,作者宋子安在書中寫道:“茶之名有七:一曰白葉茶,民間大重,出於近歲,園焙時有之。地不以山川遠近,發不以社之先後,芽葉如紙,民間以爲茶瑞,取其第一者爲鬥茶,而氣味殊薄,非食茶之比。”。

  約成書於宋大觀年間(1107-1110年)的《大觀茶論》記載的更爲詳盡。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裏寫道“白茶,自爲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崖林之間偶然生出,蓋非人力所可致。正焙之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於二、三胯而已。芽英不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爲常品。須製造精微,運度得宜,則表裏昭澈,如玉之在璞,他無與倫也。淺焙亦有之,但品格不及。”。“芽葉如紙”、“其葉瑩薄”,這兩處記載,說出了白葉茶的特點,但它們屬於蒸青綠茶,不是咱們即將聊的白茶的概念,可別搞混了。今天咱們說的白茶是指茶葉六大分類當中的白茶,也就是經過萎凋、不炒不揉、乾燥工藝製成的茶—白茶。

  白茶是六大茶類中最早出現的茶類。遠在周朝,政府就開始設立管茶的官員了。當時的茶葉主要是作爲祭祀用,可以想見,那時候祭祀用的東西隨時要取,隨時要用,那麼它必定是晾曬乾的東西,如果不是幹葉,必然不能隨時取用。實際那個時候的茶就是最天然的,不揉不炒、自然晾曬而幹,已經似於現在的白茶了。

  四川資陽人王褒在西漢宣帝神爵三年也就是公元前59年寫的《僮約》中裏有“武陽買茶”之語,“武陽買茶”的意思是說王褒讓家裏的傭人趕到鄰縣的武陽,就是到現在成都以南的雙江鎮去買茶葉。這個茶指的也是自然曬乾的茶葉,不可能是鮮葉。茶葉能集中到市場去賣,一定得曬乾纔行,否則就會腐爛無用。武陽的茶應該就是白茶。



版權聲明:本文爲簡書作者"耕而陶的茶"原創撰寫,歡迎茶友在簡書上轉發,交流茶知識。但,任何單位、媒體、個人未經允許不得複製轉載,違者必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