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閩慢品 ▏蒼蒼的石板,長長的橋

行者無疆tj 文/攝影

(安平橋一瞥)

夜抵泉州,住宿停當,於牀榻之上臥想翌日去處。曾聞泉州有兩橋遐邇爭傳,一曰洛陽橋,一曰安平橋,卜問“度娘”,略作比較,選擇了安平橋。動因有三:超長,前者834米,後者2255米;超靚,後者較前者,造型更豐富、疊砌更復雜、橋配更精美;超原始,前者1932年曾改爲鋼筋水泥橋,1938年日機炸燬,已不復原身,而後者歷經883年,童貞猶在。

(見到古橋喜欲狂)

安平橋有幾個要點可記取:

1、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始建,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竣工,歷時14年,距今883年;

2、橋長2255米,俗稱“五里橋”,爲世界最長跨海梁式石橋,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美譽;

3、橋連晉江和南安兩市,扼守海陸要衝;

4、橋東有水心亭,橋西有海潮庵,中亭有歷代碑記,三亭之間築有雨亭,水中有石塔和圓塔,橋欄雕有獅子蟾蜍;

5、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古橋靜在水面,遊人信步橋上)

車停橋頭,細雨方歇,那望高樓的橋首已洗刷得分外俊朗,側過僅可容身的鐵門,一望長橋延伸而去,仿若在天水之間擘畫了通途。

(橋墩、橋板、橋欄)

非常享受在古橋上踱步,風曳秋衣,雨潤霜鬢,爽朗着我與橋的“對話”。先望橋身,全是硬朗的青條石鋪排而成,每塊石板長約丈許,寬在尺幅,並排六條,兩條安穩欄杆,四條拼成橋面。那原本粗糲的石料,經人跡車轍的打磨,風吹雨淋的浸染,有了一層圓潤的光澤,令腳感時有坎坷時有鰍滑(下過雨),全不敢任性快步。橋欄及膝,累時可供小憩,沒有雕鑿潤色,古樸的只是略作斧正,憑欄時那柱頭稍稍硌肘。探身橋外,花崗岩條石交錯疊砌的橋墩凜然水上,它是安平橋最精彩的部分,或單邊船型,或雙邊船型,或長方形,抵禦着濤濤海水,支撐着綿綿長橋,歷經千年歲月而砥柱中流。

(“安平商客”就是通過這座橋走向世界)

近處芳草萋萋,一灘鷗鷺;遠方城郭在望,車聲樓影。我站在橋上看風景,彷彿那風景也在看我,可知否?

(安平橋秋景)

設若無安平橋,何以跨海面,涉河流,泄山洪,防颱風,過渡安海萬安兩鎮;

設使無安平橋,泉州何能成爲開埠商貿四大城市之一,繁榮致“方舟而濟者日千萬計”的盛況;

設問無安平橋,宋代造橋技術集大成者,長橋紀錄創造的奇蹟,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美譽,何堪賦予。

(芳草萋萋,古橋悠悠,閒亭隱隱,湖水湫湫)

細捋安平橋的文化脈絡,發現它和天津還有着聯繫。1938年,弘一法師(李叔同,天津人)走過安平橋來到安海,駐錫五里橋上的水心亭澄渟院,時有月餘。期間,弘一法師書寫條幅數百廣結善緣,還將居室題爲“澄渟院”,並撰下“如來境界無有邊際,普賢身相猶如虛空”“戒是無上菩提本,佛爲一切智慧燈”等楹聯。弘一法師多次應邀在金厝祠堂向安海民衆講佛經,後輯爲《安海法音錄》一卷,傳爲佳話。

(古橋坐擁新樓宇)

從望高樓進,於聽潮樓出,五里長橋丈量而過。其長在古橋中首屈一指,其古在中國橋樑史上也不遑多讓,其名也上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但願橋如其名而獲“安平”,只因步履而見證它的存在,假以時日來延續它的滄桑,不要超越它的功能而去迎合某種“需要”。

它是一座橋。

(橋在湖面,人在亭中,我在遠處)

攻略

泉州客運站乘K902至晉江財政局站,換乘晉江3路,安平橋站下,安平橋不收門票。


(橋喚安平,我炫水平)

(安平橋西望)

(安平橋正在修葺的一段)


(古橋孤旅)

(爲求安平,虔誠一拜)

(安平橋有鄉規民約,違規者罰戲一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