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足”掛齒:家門口的球星

行者無疆tj 文

行者無疆 文


(天津隊甲A奪冠合影,方框中爲王毓儉)

於天津足球來說,河西可謂“人傑地靈”,只一個土城“左氏三傑”就可翹指以贊,它與河東一起成爲天津足球騰飛的兩翼。

敝人雖身居河西,且與土城僅一路(大沽路)之隔,坐落尖山,但不敢攀附,掠土城左氏之美。想想尖山也非足球荒漠,正經出過幾位拿得出手的“球星”,其輝煌雖不似左氏亮眼,可當年就在左近,或聞名,或鄰里,或一起踢球,對我這業餘中的業餘足球愛好者來說,已是響噹噹的人物了。

60多年前的往事聽我道來。


(王毓儉,前鋒,1980年甲A冠軍主力,三運會金靴)

王毓儉

雖是河東人,但在河西住,記得家居在尖山“八大里”的紅星裏(與土城一路之隔),棉四宿舍,那還出過一個河西有名的“玩鬧”叫老美。我同學是他的鄰居,提到他都說會踢球,是在河東練的還是河西練的已不可考,他那時已經跟足球有了聯繫。

因爲愛踢球,對會踢球的就暗自仰慕,寒暑假成立學習小組,便希望跟棉四宿舍的一組,有着想見面的覬覦,要是能一塊踢就更美了,但緣慳一面,始終未能“得逞”。

這事放下多年,但工作上學都關注天津隊,因爲裏面有“左二”(也關心國家隊),還有王毓儉。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天津足球曾經“不可一世”,有過三支球隊參加聯賽,直至1980年拿到甲A冠軍。那時與人侃球必提王毓儉(似民國名人們常說的“我的朋友胡適之”),有點作爲“鄰居”去沾他的光,以標榜幸運的“得天獨厚”和球技的疑似“同出一門”(我也踢前鋒。)當然,他也當得起崇拜,頂着“冠軍隊成員,國內最快的右邊鋒(11秒3),射手榜第二(9球,僅次於王羣發的11球),還有打入西德青年隊的那粒小角度射門,以及三運會金靴”的光環。

記得1980年天津隊奪冠時我正在大學讀書,彼時足球很熱,課餘睡前都聊足球,有的天津同學“鐵桿”,能把歷屆天津隊球員說得如數家珍(甚至號碼),但總被人詰問“拿過冠軍嗎?”頓時老太太喫山芋悶口。自打奪冠後,天津同學趾高氣揚了,聊球時彷彿自己也有了“冠軍相”。“我的鄰居王毓儉”功不可沒。

(趙亞旺,老北部後衛,足球健將,高級教練)

趙亞旺

河西小學校友,我虛長一年,忝稱學兄。相熟大約在三四年級時,因都住紅星裏,他單號我雙號,上學路上或課間玩耍已顯熟絡。後來都喜歡踢球,操場上不時交手,儼然成了球友。

亞旺雖年少,但已出落得高挑,同齡裏有些大哥模樣。在他們班是絕對“主力”,在年級甚至學校也小有名氣,全因球踢得好。少年懵懂,尚不自知場上位置,但爲亞旺足球天賦的發揮創造了條件,那就是“滿場飛”。他一上場就倆嗜好,過人和射門,幾乎包辦比賽的全部比分。其腳下的靈活,可從後場過掉所有人帶球到前場;其射門的慾望,可在任何距離任何角度起腳。他踢球還有一個標誌性的姿勢,右臂總是貼在腰間,基本不做擺動,但過人射門絕對靈活,給人“半扇兒”已然夠用,讓他一臂又何妨的從容。那時,不說天天泡在操場,也是隔三差五地合球,亞旺的足球天賦已經萌芽,後來聽說去了北京部隊足球隊,我一點也不驚訝,金子發光是早晚的事。

五年級時,河西“大調校”,我去了隔壁的紅升裏,他留校,雖近在咫尺,但少了見面的機會。後來,我去學了報務,他入伍踢球,從此天各一方,再未謀面。但也時有消息傳來,大學同學邢華與亞旺曾經鄰居,父輩又是戰友,說起他轉業天津當了教練,還是沒有離開足球。又聽說他一度在河西體育場教球,小學同學紹春曾把兒子託付他訓練。我當時住友誼東里,去體育場僅隔一條黑牛城道,經常帶孩子去踢球,但終未相見,許是他教課在白天,我“遛兒”在傍晚,動如參商沒機緣。再後來,何廣偉組織“元老”們踢球,亞旺在列,照片上始見真容,至今依然馳騁球場。模樣依稀年少,滄桑不改舊顏,身板的寬厚和神態的穩重是足球賦予的碩果,人堆兒裏我還是能一眼識得。“度”了一下,亞旺足球經歷也是不凡,曾助北部奪得甲A聯賽季軍,司職左後衛(4號)可與臧蔡靈(八一隊)一爭高下,是足球運動健將和高級教練。其足壇稱腕兒,不算恭維吧。


(邱剛,天津體院足球教授)

邱剛

我認識的踢球裏學問(歷)最高的,非天津體院足球副教授邱剛莫屬。邱剛也住尖山,上學“尖五”,比我年長,足球發矇早,等我踢球時,他已在尖山小有名氣了。他身體壯實,頭碩而脖粗,腰挺而腿健,下盤穩定又不失靈活,當年他最拿手的本事是控球,球到腳下,猶如粘上一般,任你多人搶斷,他自閃展騰挪,耐踢耐撞,就是不丟球,既可成進攻的節拍器,也可作防守的屏障,臻爲絕活兒。據傳,他講課擅說“控球”,理論一套,更重實操,每每當場演示,讓弟子們來搶,無論你百計千方,他往那一站,左右腳幾番應對,讓你的努力化於無形,球始終不離腳下,用其老友的話說“方圓兩米內能碾出坑(土地)來”。

因爲不是一個學校,又有年齡差,當初在一塊兒踢球的機會不多,也許在樓羣裏玩過,已經印象模糊了。至於邱剛教授的足球經歷不甚了了,再見時已經頂着教授的光環了。刊物上見過他的論文,媒體上讀過他的“科普(足球及健身)”,青訓他有參與,競賽他去站臺,爲天津足球發展“嘔心瀝血”。再在球場上相遇,他以教練身份指導,我以後衛位置比賽,續得前緣。

邱剛若以“球星”喻之,似有“刷色兒”之嫌,足球理論和教學是他的強項。但對我來說,邱剛仍是“場上”的邱剛,印象多在腳下而不是“嘴上”,那是記憶的閃光點,足可稱“星”了。


(邱剛教授論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